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具体如何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地方上的探索层出不穷,结合大数据、智能化的时代特征,一些地方的探索方向值得鼓励,比如地方打造居家养老为主、社区以及机构养老为辅的城乡一体化智慧化养老新模式。还有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对于医养的投入也不断加大。据悉,广东推进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公建民营供给侧改革。
截至今年9月,全省第一批、第二批改革试点已有26个试点完成改革工作,共计引入社会资本近5.2亿元,将10351张床位升级改造为护理型床位,对基础设施设备进行适老化改造。但是,一些地方对于规划纲要的落实仍待推进,地域不平衡仍然比较明显,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养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养老统筹的挑战仍然很大,这与医保统筹的难度相当。
全国范围的医养结合是一个比较新生的事物,因此一开始就要明确的是,医养结合并不是医疗和养老服务的简单合并,需要打通许多环节,首先是一开始就需要改变原来的观念,树立治未病、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理念,包括了健康知识普及、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康复等环节;其次,要尽快完善家庭医生和转诊机制,对于医养服务来说,国家、省、市三级医养服务的建立,转诊的效率决定着统筹的进度和质量,这也有助于全国统筹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
对于市场层面来说,政府需要不断推进“放管服”改革,除了放开相关行政审批之外,尽快建立医养产业行业规则,一方面,政策的明确性会让市场有较为清晰的预期,有助于它们尽快找到商业模式与盈利模式;另一方面,行业规范的进一步确立,可以保证医养服务的质量,推进医养领域的结构性供给侧改革。最后,在未来需要针对该领域进行专门立法。
老龄化社会的加深,对医改也提出了新要求,医改的挑战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看病难看病贵”,医改的范畴因此被拓宽。新医改也越来越呈现出人性化,并且对于医养服务改革推进提供越来越强大的后盾。2018年10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将17种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与平均零售价相比,17种药品的平均降幅达56.7%。大部分进口药品谈判后的支付标准低于周边国家或地区市场价格,平均低了36%。慢性病患病率高成为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主要问题,尤其是癌症,无论是从就医还是从花费方面都威胁着老年人的正常生活。随着医保药品目录的不断丰富,医保体系与医养服务的统筹对接的推进,养老必定会借着医改的东风,为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