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转型 “未来20年将保持平均两位数增速”

2018-10-16 04:48阅读:527

作者 : 千讯咨询   来源 / 本站整理

字号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人身保险发展和人身保险监管工作新的时代背景。人身保险业要始终将服从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行业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发展的方向。“预计未来20年,人身保险业还能保持平均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对于人身保险业今年以来出现的负增长,黄洪强调,一个行业在经济高速发展后出现短暂的调整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同时经济增速下行、金融去杠杆的影响、利率上升所带来的人身险产品竞争力的下降,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此次人身保险业负增长与以往历史上人身保险行业出现的多次负增长是有本质区别的。”

2018年1-8月,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27449.58亿元,同比下降0.74%,降幅继续收窄,业务加速转型,保障型产品成主流。“经历此次主动调整,人身保险业将发展得更加健康,风险防范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也将有效提升。人身保险业要将服从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行业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发展的方向,推动一场由内而外的全面转型。”黄洪表示。

主动调整转型高质量发展

2018年1-8月,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9639.27亿元,同比下降5.37%;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5717.04亿元,同比增长27.32%。对于此次人身保险业出现负增长的内因,黄洪表示,这是“主动调整、节奏在我”。人身保险业逐步完善了产品和精算监管政策,绝大部分公司积极跟进,主动压缩高费用、高资本消耗业务,行业现金流充足,实现正增长的公司数量在逐步扩大。

从具体数据看,过去五年,健康险、意外险基本维持两位数增长,今年新增保费下降的情况下,健康险依然增长32%;人身险业2018年上半年比2011年负增长时的内含价值增速提高13个百分点,新业务价值提高4个百分点。

以太保寿险为例,2018年上半年,其续期业务增速37.7%,推动上半年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5%,达1310.37亿元;上半年长期保障型新业务首年年化保费占比提升7.8个百分点,达50.2%,推动寿险业务剩余边际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5.4%,达2634.70亿元;此外,新业务价值率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达41.4%。

事实上,过去人身保险业的发展方式是一种高消耗、高成本的发展方式,行业显性成本居高不下,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公司人员成本高、管理运营成本高、销售费用高的现象比较普遍,并影响了保险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行业和社会也为隐性成本付出代价。

国寿股份副总裁肖建友曾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第十二届亚洲金融年会”上表示,多年来,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的关系是我们争论的热点,从道理上讲两者应该兼顾,但在实际当中“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国家经济发展正在转型升级,金融保险业也在推进价值转型,上规模、拼数量这种外延式扩张的老路已经越走越艰难,必须加快转变经营模式,转向内涵式发展,做优主业,做精专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价值和利润。

黄洪指出,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人身保险发展和人身保险监管工作新的时代背景。人身保险业要始终将服从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行业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发展的方向。

事实上,续期保费、新业务价值、剩余边际等指标在人身保险公司的评价体系中正变得愈来愈重要。例如,中国平安常务副总经理兼首席财务官兼总精算师姚波解释称,剩余边际摊销是保险公司未来会计利润的主要且稳定的来源,是实际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剩余边际增长主要源于新业务贡献及良好的经营管控。剩余边际的摊销主要来源于存量业务,新业务是未来增长的关键。”

太平人寿总经理张可坦言,在全面转型的过程中,以客户为出发点,是整个保险经营的基础;要做到“好公司”与“好产品”的平衡。作为企业,追求利润和规模无可厚非,但前提一定是要以客户为中心的。如果本末倒置,一味追求“填鸭式”供给,即使短期内占了市场不饱和的便利,但长期必然会招来危机。

发展方式仍存差距

目前来看,人身保险业现行发展方式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保障、产品质量、发展动力、发展效益等方面,与当前市场的要求仍存在差距。

张可指出,当前市场上,保险产品同质化严重,典型的就是“一张保单卖全国”,对所有客户不加区分、一刀切。而且从客观上讲,国内市场还比较年轻,缺乏足够的风险管理经验,保险公司在定价上相对谨慎,需要保留充分的安全边际。在这样的环境下,保障型产品普遍都比较贵,比如重疾险年缴保费动辄上万,普通家庭难以承受,而反过来正是这些家庭容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最终导致这些最需要保障的群体却买不起保险,从根本上造成了保险保障的“缺位”。

张可续称,今年上半年,不少同业公司在产品上做了一些新尝试,比如突破疾病保障数量、轻症多次赔付,提升产品性价比,让保险真正“买得起、用得上”。事实上,“好产品”并不需要牺牲“好公司”的目标,相反,还会倒逼公司管理改革和风险管控,让公司更有动力想办法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普华永道中国保险行业主管合伙人周星认为,从保险公司自身的内部因素来看,潜在客户的保险意识、收入水平、主体结构、差异化需求,都已开始影响人身保险业发展态势,人身保险业传统渠道和新兴渠道的发展方式都亟待改变。

在人身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速将回归良性正增长态势的过程中,周星认为,营销员的专业能力提升将成为个险竞争力的核心保障,科技在人身险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目前,人身保险营销“毁誉参半”,核心的症结在于营销人员没有通过长期、专业服务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关系,而信任关系的背后是消费者对保险公司品牌、营销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的高度认同。

在目前的变革中,人身保险公司需要在产品、队伍和营销支持等多个方面久久为功;营销人员要专业技能过硬;保险服务要贯穿消费者整个生命周期。

2018年上半年,保险消费投诉反映的主要问题为车险理赔纠纷、分红型人寿保险销售纠纷、意外伤害保险理赔纠纷和健康保险理赔纠纷等。此外,互联网保险投诉仍较为突出,主要反映销售页面未明确说明免责条款、拒赔理由不合理、捆绑销售保险产品、未经同意自动续保等问题。投诉险种主要集中在退货运费险、手机碎屏险、航班延误险、账户安全险等。

一位华南地区的保险消费者坦言,保险公司在服务便捷性等方面与互联网公司存在明显差距。从保险科技运用领域看,运营管理和销售领域方面对保险科技运用比较充分,但消费者获得感并不强,保险误导、理赔难等问题依然屡见不鲜。

黄洪认为,此次全面转型对全行业是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需要认识到全面转型要解决行业发展和形势要求适应的理念、理论、制度、机制、政策、监管等一系列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和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药到病除。全面转型不是轻松的,是辛苦的,甚至是痛苦的;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所以,要取得全面转型的胜利,不但要有决心,更要有定力;不仅要有科学的战略,更要有灵活的战术,在遵循银保监会关于全面发展战略规划、明确战略定位、保持发展战略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一事一策,因时而动,提高转型战术方案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关研究报告

保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保险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保险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