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产业用地革命中,珠三角多个城市表现积极,包括佛山、东莞、惠州和深圳等。这些城市无一不是制造业重镇,更为重要的是,其中不少城市目前的土地开发强度都已较高,工业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空间资源告急的严峻挑战。深圳、东莞和佛山的土地开发强度都已超过国际公认的30%的警戒线,深圳已逼近50%,东莞紧随其后也不乐观。佛山为35%左右,其中作为佛山制造业引擎的顺德已高达50%。此外,珠海也为35%左右。
最近,这些城市相继强化产业用地保障政策,不约而同地采取划定工业产业发展保护区/线,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工业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或者明确未来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要高比例用于工业项目的形式,通过为产业用地预留足够空间,进而降低成本。该市划定352个产业保护区,用以保障350平方公里产业用地总规模,并明确其中不得新增开发商品住宅类经营性房地产项目。
全市工业区块线总规模原则上不少于270平方公里,并且各区区块线内工业用地面积不得低于辖区区块线总用地面积60%;单个区块线内工业用地面积原则上不低于该区块总用地面积60%。同样,深圳也明确工业区块线对商品住宅和大型商业服务业设施要严格准入。东莞公布该市一共划定420平方公里工业保护线以支持实体经济。近期惠州明确,未来3年盘活7.67万亩批而未供和低效用地,并要将6成以上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将用于工业项目。
划设工业用地控制线的做法,也是新旧广东两版“实体经济十条”中明确的内容,不过各地早有探索。佛山顺德在2017年就曾宣布划定18万亩作为产业发展保护区。深圳早在2016年就开始对此进行研究,并且当年8月深圳宝安就开始探索,划定了约75平方公里的工业控制线。各市近期的动作,更准确来说是基于前期探索后的正式推出力度更强、更全面的全市性政策,这或与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导向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