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流动性面临收紧压力,主要受三方面影响:一是本周有2700亿元的逆回购到期;二是9月以来地方债发行放量,特别是本周发行总额创年内单周最高,且10月地方债发行规模仍维持高位,投放MLF可避免因地方债发行导致的流动性缺口,防止对流动性环境造成较大冲击;三是从历史经验看,临近中秋、国庆假期,央行通常会加大金融流动性投放以满足公众的假期资金需求。
进入7月以来,货币信贷政策一直试图保持着“宽货币——宽信贷”的政策基调,央行通过逆回购、MLF等操作放松边际流动性,资金面的持续充裕也让市场利率一路走低,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影响逐步显现、国内需要修复前期因去杠杆导致的信用环境急剧收缩等因素影响,今年下半年至明年,货币政策料将继续保持当前节奏,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为金融机构营造持续低成本、充裕的流动性环境,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
因此,在上述政策基调下,四季度再来一轮定向降准或是大概率事件,不排除像此前一样,用定向降准置换到期的MLF,给金融机构提供更多低成本资金,以刺激宽货币向宽信用转化。至于市场热议的9月底央行是否会跟随美联储加息而小幅提高逆回购、MLF等政策利率,笔者认为,跟随加息与否只是为了保持一定的中美利差,防止跨境资金加剧流出。即便不选择跟随加息,也有其他方式可以达到目的,如通过对基础货币供给量的微调,让市场利率适当提高,以市场利率的变动应对美联储的加息等。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要实现宽信用单靠宽货币并不能奏效。目前市场流动性已经足够充裕,但从近三个月的金融和社融数据表现看,宽信用见效甚微,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乏力。这其中的症结在于,一方面,受强监管、去杠杆等政策影响,银行的风险偏好仍低,不敢将资金投向民企等特定领域;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背景下,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不佳,投资意愿弱,导致有效融资需求不足。
因此,要修复信用环境,宽货币只是敲门砖,核心还是要提高企业的投资意愿和盈利能力,企业发展前景好了,银行自然愿意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投放。对政府来说,能帮助企业提高经营竞争力的手段,还是要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切实深化改革开放上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