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支出在中国GDP中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目前中国差不多80%的GDP增长是来自消费支出的增长,这在今年前8个月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我们回溯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的数字,当时中国GDP增长,大概不到一半是来自消费增加的支出。消费从不到一半到差不多接近80%的比例,这是巨大的转变。经济增长得益于中国内部消费的增长,也包括政府的消费,但其中差不多有75%的消费是居民消费。中国居民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中国经济增长对高资本投入和进出口的依赖大幅度下降,这是过去7到8年最核心的转变。这些基础的事实已经摆在面前,我们需要问的是,转变是怎么来的。
尤其是海外研究中国经济了解认识不足的一个事实,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工资占GDP百分比上升的大国。就OECD国家而论,工资占GDP的水平是基本持平的,美国甚至是下降的。但是在中国,工资在GDP的占比却在上升,从2011年到现在,每年差不多上升5%。税后和工资以外的可支配收入,包括个人、家庭收入,包括转移支付,所有这些加起来,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自2008年以来都保持这一趋势。工资占GDP的比重在上升,税后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在上升,消费当然会增加。
中国家庭的储蓄率从2010年开始下降。当然,绝对数字看,中国家庭储蓄率还是很高,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很高,但确实是逐渐下降。所以,可支配收入比GDP增长更快,税后收入的家庭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也在下降。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这两个宏观金融因素非常明显,这样就导致了消费的上升。
如果这些都是推动因素,那么我们必然有这样的问题,未来消费的持续增长是否可持续?我把这些因素分为供给侧的因素和需求侧的因素。需求侧的因素有这样几个,其一是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在几年前达到顶峰,现在在缓慢地下降。但是中国有更多的劳动力需求,这也是导致工资占GDP的比重上升的原因。其次是中国政府大大改善了社保,导致了家庭储蓄率的下降。当然,大家不都是自己买保险,因为社保的医疗和养老保险比以前有所改善。第三个因素是金融抑制在减少,大家有更多的选择,可以投资一些理财产品,这和10年前相比是巨大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