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重启逆周期因子的原因,央行解释称,近期受美元指数走强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外汇市场出现了一些顺周期行为;引入逆周期因子可有效缓解货币市场的顺周期行为,稳定市场预期;预计未来逆周期因子会对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实际上,自2017年5月诞生以来,这个所谓的中间价“逆周期因子”一直就披着一层神秘面纱,鲜有人知道背后的运行机制。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黑匣子里是什么,但不影响它起作用。2017年央行已使用过这一工具,彼时成功扭转了市场预期。
2017年初,美元指数趋势下行,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货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非美货币汇率纷纷随之走强;2017年1-5月,欧元、日元、英镑和澳元对美元汇率分别升值6.91%、5.58%、4.46%和3.08%。相比之下,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仅升值1.07%,升值幅度明显弱于其他非美货币,并导致人民币篮子汇率由2017年初的95.3持续下滑至5月的92.4。
央行首次启动中间价逆周期因子,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持续趋势走强,人民币篮子汇率也随即触底并强势反弹;至2018年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2017年5月的6.88升值至6.44后,央行宣布暂停逆周期因子;之后数月内,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升至6.2-6.3之间。但今年7月以来,局面开始再度发生剧烈变化,成为“逆周期因子”重启的大背景。
2018年7月和8月,我国汇率变化较大,6月美元兑人民币月度均值为6.47,7月则涨至6.72,月度增加3.87%,8月涨至6.86,月度增加2.08%,汇率波动之大是我国自从开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以来从未经历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