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7月份起,人民银行完善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方法,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新增的两项也反映了金融对实体部门的融资,可以使社融指标更完善。
在新口径下7月末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长10.3%,社融看似重回两位数增长。然而,如果对口径变化进行还原,会发现在原口径下社融增速仅为9.7%,较上月继续下滑0.1个百分点。2017年以来新口径下社融增速的中枢较原口径高出大约0.5个百分点,但二者走势大体一致。尽管社融统计口径发生变化,7月份社融数据的格局与6月份仍然相近,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金融呈现出表外融资萎缩、表内票据融资增长较快的局面。
当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多增3709亿元。7月份包含委托贷款、信托贷款与未贴现票据在内的表外融资减少4886亿元,降幅较上月收窄约2030亿元。表外融资降幅收窄可能与三方面因素有关。第一,理财细则的发布使部分金融机构观望情绪消减。第二,7月份信托到期规模低于6月份。第三,商品房销售增速的回升可能使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增长。
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不及预期。社会融资规模统计的调整对社融数据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总体来看,社会融资规模仍保持在一定水平,ABS和外债等其他融资方式对社会融资形成一定替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