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并没有改变。从最近公布的系列经济数据来看,上半年GDP增长6.8%,这一结果是在人工与资源环境成本持续上升和不断裁汰过剩产能的背景下取得,殊为不易,充分体现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韧性。工业企业经营也表现不俗,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7.2%,增速比1~5月份加快0.7个百分点,说明这一韧性具有效益以及背后企业信心的支撑。
可以说,在内外大变局背景下,出现一些因看不清未来情势而产生的悲观情绪可以理解。针对这样的预期,除了要让悲观者知晓中国经济取得的积极成果外,更应该管理好预期,从国人关注的痛点、难点出发,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通过金融深化改革稳定人心。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决定中国经济兴衰的关键。近年持续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减税降费,大中企业受益较为明显,未来改革要更多地倾向中小企业,包括减税降费更为聚焦、引导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通过简政放权减少企业经营的“体制成本”等。
企业如此重要,那么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特别是完善法治环境,建立产权保护制度,对于稳定企业家人心,让企业家安心投身经济建设,同样十分迫切。其中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既是构建法治社会的需要,也是解决目前部分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转移资产甚至移民海外现象的长久之策。
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也十分重要,近些年中国一直是外商投资的沃土,不过一直以来也有一些问题屡受诟病,如资本管制严格、知识产权保障不力、营商环境与经济地位不够完匹配等,都需要在未来改革中一一完善,增强外资企业对中国投资的信心。国家外汇管理局就提出,要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保障外商投资合法权益。
更为重要的是,要让社会大众对中国经济未来有信心。不可否认的是,内需已成为中国经济的顶梁柱,且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国人普遍面临着颇为沉重的住房、医疗、养老等方面成本,加上股市持续走低,中等收入阶层又面临着不低的个人所得税负担,对消费抑制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