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近3年的汇率波动后,当地市场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耐受能力明显提高,而监管部门除汇率本身外,也关注汇率下跌是否引发了大规模的资本外流。“不可否认,2015年至2017年初的汇率下跌是引发了一波资本外流,但从今年二季度数据来看,外汇储备、外汇占款等都较为稳定,结售汇也呈现顺差状态。这表明至少目前并未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流,因此监管部门对汇率波动的容忍度也在提高。”
一方面,目前中国监管部门也对中国资本外流管理较为严格,国内企业资金链也相对紧张。另一方面,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人民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中国资本市场的持续开放吸引了人民币外资流入,对外汇储备和结售汇形成了支撑。但如果在汇率持续下跌的情况下,配合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则有可能再次引发资本流出。
目前在资本与金融方面,随着中国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2018年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明显增加。中债登和上海清算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境外机构在中债登的债券托管量达12958.56亿元,环比上月末增加870.85亿元;在上清所的债券托管量为2676亿元,两者总计超过1.5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近100%。
尽管亚洲债券市场波动性及债券收益率均上升,但绝大多数受访的固定收益投资者今年计划增加在亚洲的资产配置。其中超过一半(55.6%)的全球固定收益投资者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增加对中国的投资敞口。该比例较过去四轮调查的平均结果高10个百分点。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讲,汇率贬值波动会促使其调整避险比例和当期结售汇比例,但绝大多数企业都认可汇率风险中性原则。
在进口方面我们的各项原材料、期货、外汇套期保值措施相对完善,汇率方面主要采取远期锁汇的方式来避险,并在目前贬值趋势下增加远期购汇比例;在出口方面,我们则一直坚持财务中性原则,除分批结汇外,目前也降低了远期锁汇避险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