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财政收入的结构呈现出税收收入与非税收入“一升一降”的特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提高,非税收入总额和占比则明显下降。统计显示,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91629亿元,同比增长14.4%;非税收入12702亿元,同比下降10.8%。
这个“账本”释放出多个积极信号。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上半年金融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6%,说明我国经济运行状况良好,为财政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而财政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则为下一步改善民生、增加公共投入提供了资金保障。
更值得关注的数据是,非税收入下降10.8%。几年前,非税收入较快增长曾让人很忧虑。2012—2015年,中国非税收入年均增长18%,而同期税收收入年均增长7.5%。非税收入增速远远超过税收收入增速,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
很多“地方账本”前几年呈现的数据也是非税收入增长远超税收增速,比如2012年三季度天津非税收入增幅(54.75%)高出税收收入增幅(10.86%)40多个百分点,安徽非税收入增幅(52.1%)高出税收收入增幅(15.3%)30多个百分点。这既反映出地方财政收入结构不合理,也反映出企业“费负”较重。由于涉企收费没有实现法定,很多地方收费比较随意,造成了中央不断为企业减负而地方不断为企业增负的怪现象。
但随着2016年财政部出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办法》,中央采取多种措施约束地方“费权”,再加上各地清理本地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相关数据显示非税收入在下降,比如2017年全国非税收入同比下降6.9%,今年上半年降幅又扩大到10.8%,即下降幅度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