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储蓄存款增长缓慢,特别是4月份个人储蓄存款大幅下降,引起了各家银行的警觉,稳定存款成为各行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现有储蓄存款利率较低,对居民吸引力差,加之金融资管新规要求银行理财产品不得承诺保本,这就为收益较高的结构性存款的增长大开方便之门,也成了银行发力的重点。
事实上,结构性存款并非新型产品。早在2002年,光大银行就已开始推行结构性存款业务,此后,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也相继推出汇利通、汇利丰、汇聚宝、汇得盈等结构性存款产品。从产品结构上看,虽然挂钩衍生品不同(如利率、汇率、商品价格、指数等),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但金融结构性存款的基本结构不变,以“基础存款+金融衍生品”的模式进行。除存款产生的固定收益外,投资者还可获得与标的价格波动挂钩的衍生收益。
然而,一些中小银行机构销售的结构性存款并未与金融衍生产品等挂钩,收益率仅有“非此即彼”的两个档位,产品说明中触发低收益的事项均设置得十分苛刻,高收益事项则极易达成,这实际上是一种没有实质性的结构性操作的“假结构性存款”,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变相高息揽储的手段。“假结构性存款”产生的原因无非有两点,一是在当前存款竞争激烈,资管新规明令禁止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的情况下,一些银行机构为了争取更多的存款市场份额,不惜提高利率变相揽存。二是为了兑付即将到期的理财产品资金。过去有相当部分银行机构搞理财资金池,期限错配问题较为突出,为了保证理财资金的按期兑付,不得不通过“假结构性存款”来吸纳更多的资金。
“假结构性存款”存在错误宣传问题,不仅误导了投资人,让一些投资人误认为目前银行仍旧存在保本保收益的“刚性兑付”理财产品,同时也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并最终会转嫁给实体经济,加剧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它扰乱了正常的存款市场秩序,挑战了监管法规的底线。因此,笔者认为,监管部门有必要结合当前整治金融市场乱象工作,对“假结构性存款”进行专项治理,使其回归结构性存款的真正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