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本身存在一种自我实现的机制,一种预期一旦产生并形成一定共识,就会推动市场往这个方向走。当前,货币政策正处于这样的微妙状态,市场对于偏宽松的预期存在一种惯性的推理。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毕竟中国的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到现在仍然非常的高,完全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从理论上看,这样的推论似乎也没有问题。但是笔者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需要对最近的这次降准操作做出清晰的认识。这次降准确实有些出乎市场的意料,但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看,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货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这难以算得上是货币政策放松的信号。从量上看,降准所释放的资金主要是用于对冲到期的MLF资金,剩余的资金也要求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并纳入MPA考核。从市场环境来看,受监管影响,银行资产回表加速但银行的存款并未同步回表,这导致银行体系压力加大,降准则可以缓解银行体系的压力。这次降准可以说是一种结合MLF、存款利率上限放宽的对冲操作。
从当前内外部的经济走势来看,当前没有宽松的必要,相反可能还存在明显的利率上行的压力。从内部来看,一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良好,GDP增速6.8%,就业、CPI等数据也表现良好。在一季度结束后的4月份,目前公布的进出口等数据超预期,中国经济整体上表现良好。虽然目前有贸易摩擦加剧之忧,但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占比已经大幅下降,而且贸易摩擦对经济产生直接影响还需要一个过程,当前并无太大直接影响。
从外部环境来说,自金融危机以来的全球宽松周期正在进入尾声,美联储已经6次加息,欧元区和日本也在讨论退出量化宽松的可能。最近,美元走强已经导致了包括人民币在内的非美货币的普遍走弱。如果国内货币政策偏宽松,那么会缩小人民币和外部货币的利差,进而带来资本外流和人民币贬值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