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5月13日,上海宣布依据央行行长易纲宣布的金融业对外开放措施,提出了六大先行先试的开放举措。在落地方面,自4月以来,银行、证券、保险、支付、征信等多领域均有外资机构提交申请材料。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对外开放扩大的同时也需关注金融风险。
六方面先行先试
在分析人士看来,上海提出的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实际上是对我国整体对外开放方针的本土化和细化。在今年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易纲宣布了要在今年底以前推出五项措施:鼓励在信托、金融租赁、汽车金融、货币经济、消费金融等银行业金融领域引入外资;对商业银行新发起设立的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和理财公司的外资持股比例不设上限;大幅度扩大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不再对合资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单独设限,内外资一致;全面取消外资保险公司设立前需开设两年代表处的要求。
从上海金融业对外举措来看,除了扩大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对外开放外,上海基于自身特点还提出支持境外投资者参与上海证券市场、支持境外创新企业在沪发行中国存托凭证(CDR)、争取年内开通“沪伦通”、进一步扩大熊猫债规模等;拓展FT账户功能和使用范围,争取将FT账户复制推广至长三角地区和长江经济带的自贸试验区,以及拓展FT账户的投融资功能等;放开银行卡清算机构和非银行支付机构市场准入,放宽外资金融服务公司开展信用评级服务的限制等。
多家外资机构“尝鲜”
在我国开放政策激励下,4月以来,多家外资机构跑步入场,银行、证券、保险、支付、征信等多领域均有外资机构提交申请材料。上海金融办负责人在介绍近期推进的项目情况时透露,目前上海金融业对外开放项目涵盖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从开放内容来看,既有新设机构的突破,如全球最大的保险集团参股设立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也有扩大经营范围的突破,如首次允许外资保险经纪公司扩大经营范围等。
从国别和地区来看,涵盖了法国、德国、英国、日本、约旦等国以及我国香港地区。目前,相关项目正在推进中。据悉,4月28日,法国欧诺银行和光明食品集团等签定投资协议,拟共同设立上海光明欧诺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并向监管部门提交了申请材料,监管部门已开展设立辅导,这将是欧美发达国家在中国设立的首家消费金融公司。
5月4日,富卫人寿保险(百慕大)公司等向中国银保监会提交了筹建富卫人寿保险公司的申请材料。5月9日,德国安联保险集团总部决定在上海独资设立安联(中国)保险集团公司,并抓紧落实筹备事项。有市场人士表示,金融对外开放的变化将为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带来新的商业机会,这是继2003年前后的金融市场开放及2006-2007年外资银行本地化浪潮之后,外资金融机构迎来第三波重要的机会。
需防范金融风险
金融业对外开放在激发我国金融市场竞争力的同时也对我国金融监管能力提出了挑战。易纲此前就强调,在扩大金融开放的时候一定要加强金融监管,开放是放宽对外资的准入和业务范围的限制,同时各类所有制,不管是中资还是外资,不管是什么所有制,都要依法合规进行一视同仁的审慎监管。
事实上,对于外资金融机构来讲,进入中国市场也存在挑战。以支付市场为例,国内支付市场格局已定,监管趋严,外资支付机构进入中国市场的挑战不小。易观分析师王蓬博认为,外商投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面临着用户转化、商户获取、利润率低等诸多问题。目前国内第三方支付产业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善,产业链齐全,而且国内支付机构经历过多年的市场洗礼,构建了壁垒。国内支付市场费率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内支付企业早就过了仅仅依靠费率赚钱的阶段。国外支付机构进来能否接受较低的利润?而且,C端用户培养上巨头都是花了大价钱补贴的。
关于如何避免金融业对外开放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和危机,近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清华大学举办的讨论会上表示,“中国会先开放金融服务,而不是开放资本市场,通常来说资本市场的开放容易出现伴随而来的金融危机,我们要先把国内的金融服务市场、金融服务机构的质量提升了以后,再学习外国的金融服务供应商的经验,慢慢的我们强了,进而打开整个金融市场”。
相关研究报告:
金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