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僵尸企业”市场出清、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去过剩产能、去杠杆等政策效果逐渐显现,国内企业的经营环境及盈利状况显著改善,在宏观经济企稳、风险管控加强等背景下,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总体相对平稳,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显著高于监管要求。预计2018年银行不良贷款形势总体上略有好转。从监管数据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走势呈现出趋稳迹象。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显示,2017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7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4%,比2016年减少了0.01个百分点。不过,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类信贷不良资产规模增长较快,不良资产比例要高于商业银行;非金融企业应收账款规模大幅攀升,平均回收期限略有延长,沉淀形成的坏账明显增多。总体来看,短期内信用风险可能会继续释放,我国不良资产规模仍在继续上升,但是不良资产率的走势相对比较平稳。
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主要集中在产能相对过剩行业。从规模上看,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不良贷款余额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17年末,其不良贷款占比分别为31%和33%左右。从比例上看,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农林牧渔业和采矿业等传统行业的不良贷款率仍在提高。
由于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出口增速放缓,制造业面临竞争优势下降和市场扩张有限的双重压力。受美联储加息和美元走强预期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叠加一系列去产能政策,煤炭等采矿业受到冲击,积累了一定的债务违约风险。
自2017年北京“3·17”严格调控开始,全国超百城发布了近250次楼市调控政策,有效遏制了热点城市的投机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在这一主基调下,预计2018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会继续承受较大压力,涉房不良贷款规模也可能会增加。
2018年商业银行新增信贷:不会集中出现不良贷款。由于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预计稳中向好,而且未来几年,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我国宏观经济也将转向“L”形底部横段,加上,随着金融业强化监管,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将更为审慎,对贷款风险的管控会更加有利,因此多数受访者对2018年新增信贷质量的看法偏乐观,认为不会集中出现不良贷款。预计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于2020年见顶。
资产管理公司多数认为,2018年银行大规模集中转让的可能性比较大。2018年金融业开放程度加深,监管趋严,强化风险管理的背景下,认为2018年银行大规模集中转让的受访者明显增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余额处于高位,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刚性要求下,银行快速释放不良贷款压力、集中剥离的可能性明显上升。另外,由于不良资产市场处置机构增加,资产价格明显上涨,强化了市场的卖方议价权,也有利于银行加快转让不良贷款。
经济学专家普遍认为,债务杠杆风险最为突出的主体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结构性去杠杆压力比较突出。在房地产调控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依靠土地出让金支撑地方政府基建项目的模式受到严重挑战,在经济增速放缓和地方公共财政刚性支出增加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压力不容小觑。国有企业整体杠杆率偏高,一些“僵尸企业”难以退出,继续占用大量金融资源。尽管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国有企业经营绩效有明显改善,但在短期内,市场利率水平抬升,国有企业的债务杠杆风险也不容忽视。
相关研究报告:
商业银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商业银行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商业银行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