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我国金融发展的历史,不难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取得发展和成绩的原因是服务了社会、实体经济和广大人民群众,而出现问题和导致困难的原因同样是背离了社会,尤其是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需求。因此,透过金融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林林总总问题,如银行,在实体经济、小微企业和农村金融方面的缺失,保险,在保障和服务方面的偏离,证券,在“散户”利益维护的漠视,不法金融,打着创新的旗号,肆无忌惮地侵害金融弱势群体,这些问题,尽管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其背后的原因是相同的,即“为了谁”上出问题了。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的各种思想,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也包括市场制度、金融理论和经营管理思想的涌入,一方面给长期封闭的中国带来了许多新思维、理论和技术,另一方面也对传统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形成了思想和学术上盲目的“崇洋媚外”。结果是经济发展了,市场培育了,但在许多基础和根本性的问题上却渐渐迷失了自我,如在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培育资本市场的过程中,简单和过度地强调“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了商业目的和企业利益,可以是唯利是图,甚至是见利忘义,置社会和广大民众的利益于不顾,还振振有词地说:这就是市场经济。
殊不知,市场经济是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最终是为社会创造福祉,并惠及百姓。市场经济肯定不是,也不应当成为劫贫济富,弱肉强食的工具,因此,无论是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社会的现实看,任何一种制度、手段和工具背后均有一个前提和预设,即“为了谁”。
十九大报告的重要历史意义之一在于旗帜鲜明地重申并强调了“人民中心”,亮出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的庄严和崇高姿态,这既是使命的使然,更是理想的必然。这种重申,具有历史的一脉相承,这种强调,却有现实的正本清源意义,因为,走得太久了,容易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就当前的金融而言,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弄清楚“为了谁”,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解决好“为了谁”,因此,这一轮金融监管改革,乃至未来金融发展的基本逻辑是回答好:为了谁,并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金融理论,夯实金融发展的“四个自信”,当下尤其要解决好理论自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