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内在需求和政策因素的叠加效应。需求升级决定了金融经济升级,随着全球居民消费能力和健康需求的提升,低端高污染产业的生存空间正被大力压缩,而政策面的重视和推动,则在极大地加快这一进程—2015年,“美丽中国”第一次被纳入“十三五”规划;去年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了“美丽中国”,与此同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围绕环保展开的政策加码、体制变革、监测和治理的行动升级,都在渐次落地和持续深化。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对于各个产业特别是传统金融产业发展来说,市场需求和政策加码的叠加,相当于重新划定了一条竞争的起跑线。显然,在这样的形势下,谁能走在前面,抓住绿色经济发展的红利期,谁就能走得更远。从各个产业的发展来看,“绿色不经济”的桎梏和魔咒正在以空前的速度消解。在中国,绿色发展早已超越了做公益、做环保的概念,而更是一种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和应用场景的新经济模式。而且,随着数字化革命的加速,还会有更多的创新性商业模式涌现。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在“绿动新时代”浪潮中,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以互联网、大数据新经济为代表,目前我国新兴产业发展迅猛,这些产业的共同特点是效率更高,更重要的是,在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上,想象空间极大。抓住绿色经济的红利期,关键词是协同。目前相当一部分行业的发展,都在走生态化协同、联盟的路线,各式各样的跨界合作屡见不鲜,这实际上也是经济的整体发展趋势。对于绿色经济这种涉及全民健康福祉、带有一定公益属性的发展趋势来说,不仅理应顺应协同的时代趋势,而且其本身一直以来都有这种内在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绿色经济的协同在多个层面均有巨大空间,比如政府和产业的协同、新旧产业的跨界协同、商业(企业社会责任)和社会公益、全民绿色思维普及的协同。在这方面,物流行业是一个典型,比如,由于物流行业是政策关注的重点行业,其与环保政策的互动是比较紧密的,而在地方政府层面,与物流企业联盟协同建设的绿色物流城市等,也已经开始落地;物流行业所重视的大数据等技术,正在带动传统产业的效率提升和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