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实体经济领域仍面临繁重的改革任务,但仅仅依赖实体经济的改革,中国经济仍然无法行稳致远。这些年金融自由化狂飙突进,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升,整个经济的杠杆率不断拉升。这意味着即使宏观经济能保持稳定,但金融的不稳定性可能会对整个经济带来系统的不稳定性。这是中国经济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连续四十年保持高速增长而没有发生系统性危机的国家。
此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异常波动中,来自外部的冲击远大于内部产生的问题。比如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学界和决策层都在反思,为什么全球经济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当时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任职的刘鹤也不例外。
2012年,刘鹤在《比较》杂志上发表了《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一文,这是他领衔的团队做的一个重要研究,该文深入分析了两次大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中国的政策建议。这篇文章当时并没有引起市场的关注,但是到了2014年,该文获得了孙冶方经济学奖后开始受到关注。这几年则更是成为中国金融业人士分析未来金融政策的必读文章。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金融业积累的监管问题和市场风险开始显现。分业监管体制已不适应混业经营,金融业内部的资金空转严重,地方隐性债务仍在不断膨胀。企业部门,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杠杆率居高不下,仍在扩张,居民杠杆率也在急速拉升。这导致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债务。
但是,全球货币政策的宽松周期已经接近尾声,中国要继续推进“去杠杆”,又要避免在“去杠杆”过程中触发新的风险,因此处理好“去杠杆”的节奏,先“稳杠杆”,再逐步“去杠杆”。同时,并未完全成熟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也已吹响了开放的号角。多重的考验和挑战摆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