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4年到2018年,十几个中央一号文件都不同程度上解决了农业农村问题。但回顾一下,从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开始到现在,农田的单位产出并没有增加太多,单位产出的质量、价值并没有真正与市场经济接轨。中国农民数量占比大,但2006年农村融资的资金约6万亿元,2017年仅有30万亿元,相较国家资金总量而言,支撑农业发展的金融资金偏少。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农村金融在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致富和农民的增收。新时代的三农工作,要实现农村发展、农业繁荣、农民增收,离不开多层次农村金融体系强有力的支持。第一个必须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政策,通过制度,也通过金融应该服务于什么,金融怎么服务于人民这样一个根本性问题。
当前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低,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是普遍现象,农村金融服务获得感不强。原本服务农村的信用社、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随着成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对市值有了高要求。加之随着经济高速增长,金融机构形成了哪个领域融资安全度最高、收益率好就流向哪里的局面。
而农业产业化建设周期长、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金融部门实际上加速减少了面向农业、农村的贷款比例,造成农业、农村、农民在融资上不仅贵和难,甚至连门路也找不到。应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要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完善农村金融、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形成支持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合力,加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建设,科学引导民间金融组织;维护好土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好土地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拓宽农村地区融资渠道;四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保障制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的边界;五是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减轻农业经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