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2目标增速于2009年首次现身政府工作报告。时隔8年,又再淡出。未设M2增速指标符合预期,主要原因是去年目标与金融实际偏离较大。偏差多在1个点以上。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M2目标为12%左右,实际增长13.3%;2016年目标为13%左右,实际增长11.3%;2017年目标为12%,实际增长8.2%。
其实进入2017年以来,M2因频创历史低位持续引发市场关注。2017年M2增速有所下降,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反映了去杠杆和金融监管逐步加强的背景下,银行业的金融资金运用更加规范,金融部门内部的金融循环和嵌套明显减少,由此派生的存款也会有所减少,影响到M2同比增长的速度。初步测算,2017年银行的同业业务、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都是同比少增,拉低M2增速超过4个百分点。
M2增速创下低位同时,预期分化也开始加剧。央行参事盛松成认为2018年M2增速可能回到10%以上,中信建投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黄文涛认为M2增速或回升至9.5%左右小幅波动,社科院经济学部主任李扬认为M2增速目标或设在9%左右。M2是一个内生性指标,不像政策利率定了多少就是多少,央行只能控制基础货币供给,广义货币供给还取决于信用创造,而信用创造是实体经济状况决定的,M2是经济的结果,而不应该成为目标。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更趋复杂,M2 的可测性、可控性及与实体经济的相关性都在下降。在完善货币数量统计的同时,可更多关注利率等价格型指标,逐步推动从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与M2同时淡出的,还有社融增速目标。该指标在2016年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联讯证券分析称,在金融与经济去杠杆的环境下,M2与社融增速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如2017年),设立单一的增速目标意义不大,抛弃目标制反而能给政策以较大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