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CPI同比持续处于低位,除去1月份因季节性因素攀升至2.5%的相对高位,CPI涨幅自2月份开始已经连续10个月处于“1时代”,2017年前十一个月CPI累计同比为1.5%,创下近年来的新低。从2017年CPI的走势看,从居民消费价格内部结构看,体现为两个特征:一是食品价格明显下降;二是服务等非食品价格涨幅扩大。而食品类CPI走势低迷很大程度上与鲜菜、猪肉价格低迷有关,导致食品类CPI持续负增长。考虑到食品类CPI在CPI总盘子中占比接近20%,食品类CPI的负增长拉低了整个CPI增速。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食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食品端的涨价预期可能成为2017年四季度乃至2018全年支撑CPI中枢的重要因素。这是由于本轮猪肉价格周期已经触底,未来同比跌幅将温和缩窄,最快到2018年年中附近同比转正。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姜超分析指出,2018年猪价大概率会下跌,拖累食品类走势。从非食品类看,医疗保健价格分项是推升非食品价格的主要因素,主要受到国家近年来推进医疗改革的影响。姜超指出,2017年服务类涨价很重要的一块是医疗服务,但随着医改的逐步推广完成,医疗服务价格会逐步回归常规增长,而2017年基数又较高,会对2018年服务类通胀有所拖累。此外,油价在CPI中占比较低,例如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仅占2%,对CPI推动作用也非常有限。考虑到货币紧平衡、经济趋于下行的背景下,需求端也难以支持CPI的大幅走强。
2018年CPI同比或仍将在温和区间,略高于2017年;CPI高点或将出现在3月,但之后整体趋于下行,且呈现前高后低的格局。预计2018年CPI温和上行至2.5%左右,四个季度均值分别为2.0%、2.6%、2.8%、2.6%,通胀整体走势为先上行、后回落,年中是高点。2018年1月份通胀当月同比可能有较为明显的回落,,主要是受前后两年春节错位因素的影响,随后2月同比增速或将显著反弹。预计通胀高点在年中的7~8月,通胀高点同比在+2.9%左右。从2018年三季度末~年底,通胀将小幅回落。2018年通胀将面临一定的上行压力,但仍温和可控。对于涨幅有所差异但仍在2-2.5%之间,不超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