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2016年以来经济增长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为未来经济增速下行留有余地,这为政策层对经济总量的下行容忍度提高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十九大定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金融经济的调控需要符合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政策层对于经济的调控开始从“总量”切换至“质量”。
政策组合是“货币边际收缩+财政边际收缩+将防风险列为攻坚战之首”。这意味着传统经济的全面收缩。当然,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有“立”的部分,即强调“创新创业”、“军民融合”等,但这些属于“慢变量”。货币政策将再次边际收紧。由2016年的“调节好货币闸门”变成了“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删除“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反映出2018年的货币政策较2017年将存在进一步收紧的可能。2018年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与政策层再度强调“防范风险”、去杠杆的政策目标是相一致的。
由于2014-2015年货币政策明显偏松,导致了大量的资金涌向市场,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出现了大幅加杠杆,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从而堆积了金融系统风险和实体债务风险,2016年四季度至今的偏紧货币政策和严监管政策,正是对此前“负债驱动”的纠偏。至于2018年,由于政策层判断金融体系、实体经济债务依然风险高企,为了保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顺利完成,货币政策存在进一步收紧的可能。关于金融体系,无论是政策态度的趋严,还是货币政策的收紧,2018年都是金融体系“负债驱动的终结”。
尽管货币政策边际趋紧,但仍然注重底线思维,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意味着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的可能性并不高,出现2013年下半年持续“钱荒”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这也是“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