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未来,经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未来3年都将是金融业风险防范的“大年”。去杠杆工作已走上正轨并初显成效,但金融防风险的工作还需进一步建章立制。十九大后,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面世,银监会也就商业银行股权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公开征求意见,而根据银监会7号文,这类补短板的规范性文件将共有26项。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针对金融的高风险领域,如资管(包括银行理财)、同业和跨行业跨市场业务等,预计后续会有监管细则相继落地,以挨个排除风险点,确保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这场攻坚战。防风险与去杠杆相比,后者更多地是事后管控和化解,但前者则在“防”和“控”的同时,同时也强调在制度上建立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防止金融业的“治乱循环”一再上演。预计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同时,监管当局会加强节奏、力度和尺度的协调,同时完善关于金融业综合统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和金融基础设施等底层制度。
破除僵尸企业,信用基本面回归公司自身以甄别风险,进一步弱化股东背景与外部支持,政府背景信仰将会逐步弱化。在本轮经济的复苏中,突出的是经过多年衰退的中上游行业利润大幅改善,上游行业供需结构的改善,离不开过去两年对去产能、调结构、清除僵尸企业政策的有力落实。未来政策方针仍然继续处置僵尸企业,巩固成果,所以政府信仰仍然会继续剥离。
回顾这两年的信用事件,无论是何种属性企业,若主营业务欠佳,集团内部定位不重要,或面临市场的抛压,在估值上往往也体现的非常敏感,或发生实质的信用风险,造成本金的损失,其中不乏股东背景强大的地方国企与中央企业。所以,对一些主营业务长期下滑,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僵尸企业,投资人不可迷信其股东背景,仍然需要围绕公司本身来甄别信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