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资金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投资里的比重为70%左右,真正意义上的私人资本只有20%。比如中国国家性开发金融机构已经走在最前端,截至今年9月末,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支持”一带一路“建设贷款1.42万亿元,占贷款余额的8.2%。
在“一带一路”建设初期,市场投资基础相对薄弱,项目盈利模式也不明朗,需要服务国家政策的开发性金融率先开拓市场,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来撬动其他商业性投资,通过适当的股权投资,甚至是劣后级投资来增强市场信心,引入更多的债权投资和私人资本参与,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起到对商业性金融资源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融资中,商业银行可以补充开发性金融,强化市场化机制,投资银行可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中介服务,保险公司可以提供风险保障服务,降低投融资风险,信用评级机构可以建立“一带一路”信用评价体系,减少信息不对称,养老保险、主权财富基金、对冲基金等是基建投资的潜在长期投资者,金融监管机构可以保障公平竞争,防控金融风险。
“一带一路”急需引入市场机制,依靠市场吸收多方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资金来源。为此要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信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