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不断进入人们的视野。3月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研究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大湾区”开始成为市场关注的热词,《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这是粤港澳三地首份关于“大湾区”建设的文件,而在上个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金融发展大局,明确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重点之一。
在顶层设计的层层加码之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景为市场所看好。在第14届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上,多名来自全球的政商学界人士均表达了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乐观态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他的依据是,粤港澳三地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便利,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拥有成熟配套的商品、金融和服务的交易中心和投融资平台,拥有重要的制造业中心,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本,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聚集。
11个城市(指珠三角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之间庞大的基础建设工程陆续完工,是国外湾区没有的。和香港相关的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和莲塘/香园围口岸,这三项连接香港、澳门和广东城市的口岸,明年年底通车以后,区域交通成本、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将会大大降低,经贸合作将更为方便,促进新的经济增长。
梁振英表示,如果可以把人员和货物的通关安排进一步便利化,这些基础建设的效果将会更大,内地企业和人民以及外国企业和外国旅客将可以更好地利用香港的国际化和“超级联系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