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依靠要素投入转向依靠技术进步,金融机构的角色也需调整。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告诉上证报记者,原先以吸收储蓄、推动投资为己任的金融机构和秉持“抵押金融文化”的金融业务模式需要转变,金融机构也需培养新本领。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的《中国金融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为金融机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银行应该突出区别于其他金融机构的本质特征――流动性创造者,在稳定存款来源、优化贷款结构的基础上,为实体经济部门提供流动性解决方案。
当前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必须回归本源,做强主业,坚持“保险业姓保”不动摇,找准保险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的着力点,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太保始终坚持长期、价值及稳健投资,在拓展东部地区业务的同时,积极支持中西部经济建设,重点支持新疆、内蒙古、云南、贵州等地区的交通、能源、落后设备改造等领域,组织资金在这些地区投资基础设施等各类项目达30多项,累计投资金额超过500亿元。
不仅依靠金融机构发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还得寻根溯源到体制层面。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看来,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关键是要改变造成过度“脱实向虚”的体制和机制,营造适宜的生态,用“势”而不是用“力”,让金融和实体经济各归其位,寻找新动能重新平衡两者力量,形成基于真实认知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