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3%,比前3个月的5.5%单月增速有所上升。其中上游产品涨价的“煤飞色舞”特征明显,8月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价格环比上涨2.5%,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上涨2.4%,燃料动力类价格上涨0.7%。9月这种情况继续。统计局公布的9月上旬数据显示,电解铜(1#)价格环比上涨1.9%,热轧普通薄板(3mm,Q235)上涨2.9%,苯乙烯(一级品)上涨11.3%,甲醇(优等品)上涨11.5%,液化石油气(LPG)上涨8.1%,纸浆(漂白化学浆)上涨9.7%。
这改变了先前对2017年下半年PPI涨幅放慢的预期,因为去年四季度PPI涨幅比较大。考虑到基数的原因,今年下半年PPI同比涨幅是应该放慢的。实际情况是,PPI反而加快。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工业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目前的工业领域的价格上涨,不是经济加快、总需求增加导致的。比如前8个月钢材产量为7.45%亿吨,同比仅仅增加了1.2%,这说明总需求没增加。而前8月粗钢产量为5.66亿吨,同比增长5.6%,其实是很大一部分补充了今年上半年的剔除产能的地条钢。
2008年时工业品价格上涨,是国际炒家炒中国经济加快需求增加,但目前经济并未加快,价格上升很大程度上与产量没增加有关,比如钢材目前价格上升有关停一些产能的因素,也有一些炒家炒作环保的因素。但是工业品价格上升,使得下游产业增加了巨大的成本,只需要消化。
2007年中国经济增速是14.2%,属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超高水平,当年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PPI)涨幅仅仅为3.1%。2008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为9.7%,但是PPI同比涨幅反而加大到6.9%。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为5.9%,也大幅高于2007年的4.9%。而2017年8月CPI涨幅为1.8%,相比8月PPI的6.3%涨幅差距,有4.4个百分点。未来工业品价格领域(PPI),向消费领域的价格传导如果难持续,即少则几百亿,多则几千亿的价格上涨成本需要下游行业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