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习近平主席在今年7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强调的观点。除了我们熟悉的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业态,在传统金融监管视野以外,近年来活跃着一种模仿金融交易的“文化活动”,即所谓邮票、钱币交易场所,或称邮币卡交易所。他们把股票交易的模式照搬到邮票和纪念币,声称这是“互联网+金融+文化”的创新,通过炒作邮币卡的价格来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了解,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涌现了大约120家邮币卡交易平台,他们通过互联网大量招揽散户投资者参与,像炒股票一样炒邮票。许多投资者被诱骗开户后,以远远偏离邮币卡线下市场的价格高位接盘,短时期内本金损失殆尽。
保守估计,全国邮币卡交易受害者数量超过100万人,社会影响恶劣,不安定因素迅速扩散。负责审批、监管这些交易场所的地方政府也面临声誉受损。
今年1月,清理整顿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牵头单位证监会联合各部门发动了新一轮全国范围的交易场所清整工作,其中邮币卡交易就是本轮监管的重点对象。7月,清整联办在北京召开邮币卡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专题会议,再次强调,要求各地邮币卡市场全面停止违规交易,彻底进行整改。
虽然目前各地邮币卡平台已经基本上停止交易,但仍然存在会议中提及的“虚与委蛇,消极应对,伺机卷土重来”等情形。部分平台通过资助少数投资者、票商,对清整联办所在地证监会进行长期骚扰,企图干预监管,恢复违规交易活动。
他们的主张有一套理由。其一,邮币卡诈骗平台只是少数,正规平台能提供实物邮票交割,对行业不能一棒子全打死;其二,贸然关停带来了邮票价格骤跌、投资者资金不能顺利退出等风险;其三,此次监管所依据的国发【2011】38号文和国办发【2012】37号文出台时,还没有邮币卡交易出现,因此不能适用。
只要稍作分析,这些理由便不攻自破。如果说只要能够交割邮票就是好平台,那为什么当监管者建议投资者提票离场时会受到反对呢?那是因为电子盘上的邮票价格远远偏离线下实物价格,少则高出数倍,多则高出数百倍上千倍。能不能交割邮票并没有意义,与虚高的炒作价格相比,实物邮票几乎没有价值,邮票只是一个炒作的符号。
如果不及时关停邮币卡交易场所,允许部分票商和投资者在现有高价顺利出货,那么将有更多人以不合理的价格接盘,蒙受损失。而邮币卡带来的社会危害也将会进一步放大。
虽然2013年互联网金融兴起以来,监管交易场所的法律依据仍以38号文和37号文为主,但是邮币卡电子盘的发展并不是因为服务实体经济与历史法规发生冲突,而恰恰是为了绕开监管规则,组织违规交易。
由于38号文规定所有权益性产品不得拆期、拆分和标准化,这使得文交所一开始选择分割名画、玉石等交易标的物的尝试不太成功,但是邮票天然具有确权和标准化的特性,避开了38号文的相关规定。
抛开监管规则不论,邮币卡电子盘市场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市场呢?
一般而言,正常的市场应当符合“三公”原则,能够开放、自由、平等地交易,应当具有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的功能。但是在邮币卡电子盘,这些原则大都难以实现。票商和投资者之间地位悬殊,坐庄、市场操纵现象属于常态。即使所谓“最正规”的邮币卡平台都不允许市场外部的邮票参与交割,这就保证了邮币卡市场沦为一个封闭、自循环、击鼓传花式的赌局。
既然采用了类似股票市场的玩法,那么也应当接受类似股票市场的监管。但实际上,这些邮币卡交易场所往往处于监管的真空地带。
邮票最早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随着邮政系统的发展开始在各国普及,集邮也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具有国际性的高雅、有品位的收藏行为。不过,在邮票历史更早、市场经济更成熟的国家都没有培育出现类股票交易的邮币卡市场,中国的邮币卡市场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
许多邮币卡平台都宣称,邮币卡电子交易能够盘活民间邮币卡资源,传承收藏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可是,把一张邮票价格炒高100倍就是传承文化了吗?真正的收藏爱好者恐怕更愿意购买一套邮票回家细细欣赏,而不是分析K线盘面,估计邮票收盘价会涨多少跌多少。
邮币卡平台从市场定位、交易模式、监管制度、投资者保护等方面都存在重大的缺陷,贸然放开必将酿成风险,威胁金融安全。对于这类金融活动,监管者应当保持监管定力,重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关研究报告:
金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