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马扎不是商业模式,讨论它是不是共享经济没有意义。马扎上印着北京微巴的微信公号,这同时也是北京微巴主营业务——一项门到门合乘服务的入口。这才是该公司真正运营的“共享经济”——从门口到机场的共享乘车。“微巴”服务今年4月开始在北京试运行,目前有20辆7座商务车进行门对门的机场接送机服务,一口价39元。
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车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认为这种合乘车服务可以实现经济性和便捷性的结合,比如在北京,每人次39元的收费标准,平均每趟接送中只要有3.5人次就不会亏钱。北京微巴在2016年6月拿到了950万元的天使轮投资,投放共享马扎前已经进入A轮融资,目标是进入机场年吞吐量1000万以上的城市。共享经济的融资正方兴未艾。今年3月底到4月初,有超过20家投资方入局共享充电宝领域。10天融资3亿,40天融资12亿,共享充电宝的融资额,大约是2015年共享单车刚出现时的5倍。
与Mini KTV模式类似,共享运动仓4平方米场地能容纳1-2人、配置跑步机等运动器械、自助门禁按时付费。用户可通过手机App端线上预约、扫码开门,使用前需在平台缴纳99元押金后进行实名注册,以5分钟1元计费。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能否成功,我觉得这项服务的使用频度一定要高,这样通过共享以后才能够降低成本。
此外,共享模式还应该解决以往服务中的痛点。共享运动仓和健身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面积小一点,而且短期内也看不出有用户健身需求暴增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