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加工贸易,大多是日韩等国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竞争力转移而来的。也就是说,中国目前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很大程度上是从东亚其他国家转移而来的,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出口也因此转移为中国内地对美国的出口。中美货物贸易顺差只是名义上的顺差,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其他国家产业向外转移,而中国承接过来的,由于中国目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加工制造收益不高,但加工贸易进出口货物是全价值统计,所以在国际货物贸易中,实际获利并没有统计顺差额那么大。
实际上,早在2012年,据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贸易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现行贸易统计方法只适合于过去出口产品完全产自同一个国家的时代,而在生产全球化时代,这一统计方法的漏洞直接导致了美中贸易逆差被夸大。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去年中国向美国出口额为3852亿美元、自美国进口1344亿美元,贸易顺差为2508亿美元,相较美方统计减少962亿美元。
不仅货物贸易顺差存在 “注水”,美国还刻意忽略了分量越来越重的对中服务贸易出口。例如,许多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同时投资中国贸易、营销或金融领域,这些企业在为中国提供产品的同时也在提供大量服务,但这部分美国附属公司在中国提供的服务并未计入中美服务贸易统计。
此外,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外资“以技术入股”中国企业的情况比较普遍,这实际上使一些知识密集型服务、信息密集型服务、研究与开发型服务提供更加隐性化,尽管中国为此付出昂贵的成本,但在服务贸易进口中同样无法体现。在业内看来,上述情况使得美国对中国服贸出口被明显低估,也促使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偏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