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货币政策是一种中性审慎的状态,既不能太松,搞“大水漫灌”,加剧结构扭曲,导致物价、资产价格过快上涨,加大汇率贬值压力;也不能太紧,加大经济下行压力。为了营造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货币政策需要在稳定政策基调的前提下增强前瞻性、针对性,根据形势变化预调微调、灵活把握,其侧重点在不同时段和不同条件下有所不同。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较早复苏,投资快速增长的同时通胀重新抬头,如果不及时退出刺激政策就可能重蹈经济过热的覆辙,因此从2009年下半年我国就开始逐步退出刺激政策。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货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开始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时候,操作上仍侧重于从应对危机的状态回归常态。
2012年以及2015—2016年,受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部分时段的货币政策操作稳健略偏宽松,侧重于稳增长、应对市场波动。2017年以来,防范高杠杆带来的金融风险、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任务更为紧迫,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在力度把握上则从稳健略偏宽松调整到更加中性的区间。
总的来看,这些年货币政策的调整和执行是及时有效的,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及时踩踩刹车,存在过快下行风险的时候适当加加油门,这正是总需求逆周期管理的应有之义。但货币政策的基调没有改变,都在稳健货币政策的范围之内,主要通过预调微调来努力平衡好稳增长、调结构、去杠杆、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侧重点的变化主要反映了目标排序或曰目标权重的动态微调,本质上都是为了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