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同比涨幅在2月达到阶段性高点7.8%,随后3个月逐月下降,6月暂时止住了下滑的步伐,但这不意味着PPI同比涨幅之后就会企稳。从环比看,6月PPI较上月下降0.2%,连续3个月负增长。PPI环比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趋势会在下半年持续。而去年下半年的PPI环比涨幅较高,尤其是去年10-12月都超过了1%,导致PPI基数较高。因此,今年下半年,PPI月度同比涨幅可能继续较大幅度地下滑,四季度可能落入3%以下的区间。
现在基本上可以判断,PPI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反弹周期之后,很快又会进入了下行的通道。如果以环比涨幅由负转正为标志,这个反弹周期发生在去年3月到今年3月间。可以看到,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GDP增速逐渐企稳的过程中,还存在比较复杂的情况,食品增长有可能出现波动。通胀对GDP增长就有较强的影响。
CPI同比涨幅在1月曾经达到2.5%,但接下来几个月涨幅都比较低,原因是食品价格负增长。上半年食品价格下降2.1%。曾经困扰CPI的“猪周期”不见了。2015年和2016年,猪肉产量都是负增长。在以往的年份,这基本上会导致来年猪肉价格大涨,从而推高CPI涨幅,但今年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原因可能是我国猪肉产量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而人均猪肉消费量增长放缓甚至下降。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粮食上。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非食品价格的涨幅。
CPI较低涨幅并不意味着通胀压力不存在,实际上,通胀压力存在于服务业中。上半年,千讯咨询发布的《中国食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非食品价格上涨2.3%,服务价格上涨2.9%,这都是比较高的涨幅,显示了较大的通胀压力。服务价格涨幅比较大,一方面是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转变,对服务的需求更多了,造成了供不应求的状况,这说明服务业有加快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显示近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受益于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