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个相邻的经济大国经贸关系出现了逐渐弱化的趋势。两国货物贸易总额从2012年的3294亿美元下降到2015年的2785亿美元,日本对华投资额从2012年的73.8亿美元下降到2016年的32亿美元。两国经贸关系不断下滑的趋势与两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合作潜力不相匹配,除了政治因素的影响,还需要分析两国发展阶段的变化要求合作模式的转变。
过去30多年,中日两国合作的基本模式是:日本资金技术+中国廉价生产要素。日本企业长期将中国作为原材料和低端制造的基地,日本从中国进口原材料或低附加值产品,在日本加工后销往世界。日本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生产原料以降低产品成本。日本跨国公司利用中日要素禀赋的差异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或者同一产品类型中的不同质量产品在两国之间合理布局,形成跨国性的垂直型专业化分工体系。这种基本合作模式对于两国来说已经深入人心。
然而,中日两国企业合作的基础正在悄悄发生变化。根据千讯咨询发布《中国贸易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从中国贸易角度看,中国要素成本在过去十年快速上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土地、能源、环保等方面的成本在快速上升,2014年和2015年分别有83.9和84.3的调查企业认为工资上涨排在第一位。从日本角度看,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产业逐步退出,逐步向精密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传统模式的基础动摇了,中日合作的潜力更大了。首先,中国和日本分别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的经济体,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中高速增长,这为中日经贸合作打下了基础。一是中国传统产业正处于加速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日本精密部件和高端装备需求巨大;二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中,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有助于共享资源开展合作;三是中国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对外投资需求大增;四是中国消费不断升级且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对日本品牌需求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