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今年的增长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从一季度宏观数据看,做到了“更好结果”,这不仅仅是指GDP增速6.9%、民间投资增速7.7%等关键指标的显著改善,而且指前几年已有所体现的发展质量的提升态势日趋稳固。例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在一季度同比增长10.3%,增速远超规模以上工业水平。新业态、新模式不再仅仅是“小荷才露尖尖角”,而是担纲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良好的经济表现来自于早先进行的艰难调整以及锐意改革。而金融业正在进行这样的调整和改革。如果说工业等领域供给侧改革已经成效显著,金融业的改革还只能说刚刚起步。自2016年下半年延续至今,整个金融行业的监管基调开始发生调整,监管由“放”转“收”,由“弱”变“强”态势明显。以保险业为例,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比例从40%下调至30%;中短存续期业务规模被严加限制;内资保险公司股东资质的信息披露要求有所加强。根据千讯咨询发布《中国工业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工业监管处罚力度也开始加大。
“强”监管不限于保险业。证监会于日前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部分条文进行修订,对再融资规模、周期和募资用途等进行严格限定,旨在抑制过度融资等问题;3月底更是对“资本大玩家”开出高达34.7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银监会近日在两周之内连发7个监管文件,对同业、理财、委外等业务进行规范,并对17家违规银行给予总额合计4290万元的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