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多数中央银行依然实施多目标的货币政策,美联储就是典型代表。中国兼具一个大的转轨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的特征,这也决定了中国央行要采取多目标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的目标既要以控制通胀为主,还要兼顾转型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中国的货币政策被赋予的目标比较多,包括物价、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和金融稳定等。去年6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出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举办的中央银行政策研讨时,还提到了金融改革和开放、发展金融市场这两个转轨时期的特殊目标。
千讯咨询发布《中国货币市场前景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货币政策各个目标的重要性并不相同,在不同时期也会有所侧重。但货币政策的多目标难免重叠并相互干扰,这与复杂货币政策规则一样,容易引发相机抉择倾向。当工具不足以完全应对那么多目标的时候,就需要进行抉择。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到底哪个时间段更适合以哪个目标为主,这是首先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
就目前情况而言,李超表示,表现最突出、需要重视的目标有两个:一是金融稳定,即防风险、抑泡沫;另一个是国际收支。目前货币政策面临资本流出与货币贬值之间连续的、负向的影响,打破两者相互负向的逻辑或预期还并不太容易。另外,美联储加息、美国经济向好等,都可能会导致资本流出压力加大,所以货币政策也要作出相应的调整。
作为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中国央行应不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提高货币政策效果,这在近年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中都有所体现。例如,由于准备金调整可能形成资产负债表效应且信号意义较强,考虑到流动性条件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更多地借助公开市场操作和创新性流动性管理工具,在满足市场不同期限流动性需求的同时,通过适度“精准滴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