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阶段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货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政策,更好地平衡稳增长、调结构、抑泡沫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长时间以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都是“稳健”,只是在不同时期,“稳健”呈现出了不同的内涵。但此次央行首次提出“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基调。央行同时明确指出,此前,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等多种原因影响,“部分时段的货币政策在实施上可能是稳健略偏宽松的。信贷扩张表现出较强冲动,现实中各方面多希望货币条件能松一些,一旦出现金融风险,又寄望央行通过增发货币来帮助处置。
去年三季度以来,央行开始逐渐收紧货币政策。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王涵认为,主要有两个触发因素:一是国内经济在地产、基建等拉动下,出现企稳改善,同时供给侧改革预期推动PPI回升;二是地产价格快速上升,金融体系加杠杆和久期错配风险不断积聚。2016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抑制资产泡沫”、“防范金融风险”;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虽然维持“稳健”的基调,但实质已逐渐偏紧。
此后,去年8月下旬和9月中旬,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先后增加14天期和28天期逆回购品种,适当延长资金投放期限;2017年1月末,适度上调MLF(中期借贷便利)6个月、1年期利率分别为2.95%、3.10%;2月3日,7天、14天和28天期逆回购中标利率均上行10个基点,分别至2.35%、2.50%和2.65%;同日,央行将隔夜、7天、1个月期SLF(常备借贷便利)利率调整为3.10%、3.3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