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保护,不是不发展。实现绿色(绿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展、生态致富,才能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作为宜昌市第一个迈入千亿级的产业,精细化工产业踩准“美丽化工,绿色化工”的节拍,转型升级走在前列。宜化集团运用“热电联产、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年节电2.3亿千瓦时,热能回收率达95%以上;集团运用自主开发的60余项专利技术,向煤、磷、盐三大化工领域纵深挺进。
没有绝对的废物,只有放错的资源。在兴发集团循环经济模式中,20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封闭循环,实现清洁生产。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说,在公司宜昌精细化工园固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尾气综合利用率、工业水重复利用率、废热利用率均达到或超过95%。同时,宜昌壮士断腕,关停并转一批高耗能、高污染、高消耗资源的企业,全市180多家小造纸厂、小水泥厂等“五小”企业被责令关闭。“十二五”期间,全市实施减排项目681个,污染物减排工作居全省前列。
除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一些新兴产业也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文化旅游产业打造 “升级版”,精心建设精品景区,拉长产业链条,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由自然山水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型。去年,全市文化旅游业产值达到800亿元。现代农业搭上改革新动车,唱好产业化、结构调整、特色农业三大“重头戏”,农业六大特色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3%。201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61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