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80年代,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整体下行。以美国、日本为例,从6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工业(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济增长放缓,产能利用率自高点下滑,而科技发展则处于低潮,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明显减弱。美国的出口贸易份额占比也开始下降,70年进出口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经济增速不断下行。日本经济从70年代起开始减速,由高速转入中速增长,工业占GDP比重在73年达到37.2%的高点后逐步回落,而城市化率也在70年代见顶下滑,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为了刺激经济企稳,各央行大量增加货币供给,导致货币超发。美国70-80年代的M2同比增速保持在9%以上,高点甚至超过了13%,而GDP增速却不断下行,一度还出现了负增长。日本在70年代M2增速基本都在12%以上,GDP增速也在不断下台阶,从12%以上下行至4%左右。与持续下行的经济增速相比,各国货币供给显然是过量的。货币超发的结果是通胀严重,房价上涨速度快于物价。美国70年代的通胀基本都在5%以上,80年代初甚至接近15%。日本70年代中期的CPI同比曾接近25%,之后尽管大幅下行,但也维持在7%以上。与此同时,货币超发也推升了房价,1975-1990年美国房价上涨了200%,期间物价仅上涨144%;整个70-80年代,日本房价上涨了338%,物价仅上涨71%,房价上涨速度均快于物价。美国和日本的M2增速与房价增速高度相关,货币超发是房地产泡沫滋生的重要原因。
石油危机和货币超发对高通胀均有“贡献”。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国际油价从3美元/桶上涨至12美元/桶,而1979年两伊战争则导致油价从14美元/桶上涨至35美元/桶。石油危机是70-80年代发达国家高通胀的重要原因,但其不能掩盖货币超发对通胀的推动作用。从1970-1980年间的美国分项CPI来看,能源类消费品价格年化增长率高达12%,而食品饮料、医疗保健、交通、住宅类消费品价格年化涨幅也在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