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来,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以韩国、中国台湾为代表的亚洲新兴经济体,以及以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拉美国家,都曾经历过货币(货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超发。发达经济体:货币高增引发滞胀,推升通胀和资产价格。70年代初期,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整体下行。为了刺激经济企稳,各央行大量增加货币供给,导致货币超发。其后果一是通胀短期大幅飙升,二是房价长期高增。期间黄金和石油等商品价格表现强劲,而股票、债券市场则表现疲软。08年金融危机后,为刺激经济企稳,美日欧纷纷推出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但经济几乎没有增长,而过剩的流动性却滋生了金融市场的大泡沫。
15年年中以来,随着美国加息预期升温、人民币汇率动荡等因素刺激,全球股市开始大幅调整,过剩资金又开始流入商品市场。而因为有90年代日本地产泡沫破灭和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前车之鉴,此轮货币宽松并未引发流动性大批量进入房地产市场。韩国、中国台湾:货币超发催生泡沫,通胀贬值相继而来。60-70年代,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实现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由于投资主要依赖于信贷,货币供给保持高增速。但80年代末韩、台经济进入转型期,增长中枢下行。但货币当局仍试图用积极货币政策托底经济,导致M2增速远高于GDP增速。
其后果首先是引发了巨大的股市和地产泡沫,三年间韩、台股市翻了十倍以上,88年台湾房价接近翻番。而后货币当局收紧货币泡沫破灭,过剩流动性“脱虚入实”,造成9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长期货币超发和通货膨胀带来贬值压力,而外债问题则成为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韩币、台币大幅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