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经验、研究结果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从固定汇率制走向浮动汇率制的过程会是比较艰难和有风险的,放弃固定汇率并不意味着一步实现汇率的完全浮动,一步到位往往有较大的风险。首先,国际经验表明,从固定汇率制度转向浮动汇率制度很不容易。货币(货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在其后的12个月内有像自由落体一样大跌(free fall)的情况,并且在这些失序的案例中相关国家的GDP下降得也很多。而GDP下降的幅度和固定汇率实施的年限也有关,即固定汇率制度时间越长,GDP下跌也更厉害。
多位经济学家在理论上证明汇率多重均衡的存在,所以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汇率是很难找到的。比如,哈佛的Philippe Aghion和MIT的Abhijit Banerjee教授在他们合作的论文中就提出,由于预期不同,同一个经济基本面下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好和不好的均衡点。不同的均衡点完全由预期驱动,并通过金融放大器效应,一个悲观的、恐慌的预期可以达到自我实现。他们的理论可以很好地阐释多个国家货币危机形成的原因和机制。
中国有一个较特殊的情况,中国民间资产在境外配置的比例很低。在发达国家,居民的总资产中大约有20%是配置于全球市场的。如果老百姓手里已经持有一定数量的外币,当汇率波动时,他们就不容易恐慌,因为外币与本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冲汇率波动的风险。当居民和企业在外资产配置过少的时候,汇率的波动会比较容易引起恐慌性购汇,将贬值的预期放大,导致汇率“自由落体”式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