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二产、三产表情各异 投资瓶颈凸显

2009-04-28 09:16阅读:96

作者 : 千讯   来源 / 转载

字号
 上海市统计局4月26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上海市GDP为3150亿元,同比增长3.1%,相比去年同期,增幅缩小了8.43个百分点。

在东部沿海省份中,上海GDP排名最末。

这主要受累于工业。一季度,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1055.23亿元,同比下降9.7%——其中,重工业增加值下降11.5%。在上海市统计局的公开历史材料中,这是工业增加值季度数据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

“工业生产下滑,直接拉低了工业投资乃至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上海市统计局官员表示。一季度,上海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2.29亿元,仅增1.7%,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

不过,一季度数据中也有令上海兴奋之处,在GDP构成中,第三产业占比大幅提高,达到60.1%,成为支撑上海经济的主力。

二产、三产表情各异

从数据来看,上海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下降尤为明显,今年一季度,该数值为1243.42亿元,同比下降8.1%。

第二产业及工业增加值的下降,表明工业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正在下滑。一季度,上海市亏损企业数量增长28.4%,达6069个,亏损面则超过40%。亏损面的扩大,使今年该市上市企业一季报“普遍难看”。

利润方面,该市工业企业主营业务的利润总额蒸发过半,下降幅度达51.3%;与此同时,亏损企业的亏损额则大幅增长,增幅达82.5%。

一降一升之间,企业的生存空间遭受挤压。曾经显赫的“上海制造”,正默然经历着改革开放以来最艰难的时期。

首先是来自外需市场的冲击。上海最新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一季度该市进出口总额为552.1亿美元,下降26.3%;其中进口249.47亿美元,下降32.1%,出口302.63亿美元,下降20.8%。进出口数额,均下降20%以上。

此前,上海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室测算得出,上海市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170%,这甚至超过了出口大省广东的150%和江苏的120%。过高的外部市场依存度,使上海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寒中无法自保。

仅外部冲击,尚不能诠释“上海制造”的全面收缩。

“产业转型期已经到来,来自制造业的增长将逐渐乏力。”上海经济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维认为,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上海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制造业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需要逐步让位于以服务业为主导的高附加值增长。因此,即使没有来自外部的冲击,上海的工业比重还是会趋于下降。

不过现在看来,制造业收缩的幅度似乎过于猛烈。

自2006年开始被第三产业赶超之后,上海市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逐渐萎缩,不过在过去几年中,两者比重较为接近,大致各占半壁江山。但今年一季度,第二产业比重突然下降到39.5%,远远落后于第三产业的60.1%。

而即使是制造业本身,上海也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陈维认为,上海已不适于发展一般加工制造业,整体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比如,位列上海市六大重点工业行业的电子信息产业,附加值高的生产设计环节仍由台资等主导,上海尽管拥有数量众多的芯片工厂、产值规模庞大,但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空间仍然很小。

不过,产业升级,往往谈起来容易。在产业界工作了几十年的上海市化工协会会长许秋塘告诉本报记者,此决非一日之功。

就化工行业而言,许秋塘介绍,一个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大型企业,如要完成系统性的产业结构升级,至少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则需3—5年。以上,还不包括许多项目上马后,在技术和市场调试上所需花费的时间。

投资瓶颈凸显

制造企业的利润萎缩,直接影响了工业投资的规模增长。一季度,上海工业投资为217.0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6.3%。工业投资所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正在较快下降。

六大重点发展工业行业投资增降互现,但总体降幅仍然较大,完成投资106.08亿元,下降22.4%;占全市工业投资的48.9%,比重比1—2月下降7个百分点。其中只有汽车制造业和生物医药制造业投资实现了较快增长,而其他行业如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和成套设备制造业的投资都出现较大降幅。

数据表明,作为撬动上海腾飞的曾经的主力军——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

一季度,上海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902.29亿元,同比增长1.7%,增幅同比回落4.1个百分点。

它的邻省,江苏,同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34亿元,同比增长达23.6%。溯江而上,安徽,其一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则达到37.4%的增长,而该省的累计月均投资增速已经连续48个月保持在30%以上。

“近两年以来,上海的固定资产投资就一直呈趋缓态势。”前述上海市统计局官员表示,同其他省份相比,投资作为GDP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在上海的作用和比重正在逐渐降低。

以往,城市基础建设投资通常在各类投资中扮演着关键的导入作用。一季度前后,随着国家4万亿救市资金两次下放,以及天量信贷的保驾护航,地方基建投资掀起高潮。

而上海并没有感受到这股热潮,其一季度的城市基础建设投资为289.94亿元,同比仅增7.1%,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中起着主要拉动作用的电力建设、交通运输和市政建设三大投资,并没有出现与其他省份类似的增幅。

尤其令人费解的是,一季度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06.82亿元,反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2%;其中,1—2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56.7%。

陈维认为,固定投资的增长速度,与一个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相关,由于上海已经走完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阶段,因此固定投资,尤其是工业投资和基建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将逐步衰减。

“投资,不是有钱就可以,还要看一个地方的发展纵深。比如,苏南饱和了,江苏还有苏北。而上海受区域纵深限制,投资增长的空间已经不大。”陈维表示。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关于我们| 组织与团队| 产品与服务| 客户案例| 媒体合作| 寻求报道| 加入我们|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About Us

全国统一热线:400-650-6508 / 400-118-6508 / 400-835-6608 / 010-58769018 / 010-58769098

可行性研究/商业计划书专线:400-650-6508    IPO咨询专线:400-118-6508    产业园区咨询专线:400-835-6608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5号世纪财富中心西座六层    邮编:100020

版权所有 千讯(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12209号]

Copyright © 2002-2025 Qianinfo.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周日利律师    媒体合作:010-58769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