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正积极推进医保异地结算
解决医保异地结算难和推行医保卡这两项医保领域的重要改革,已经列入了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称“人社部”)的工作日程。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在昨日举行的该部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回答CBN提问时说,该部正在积极推进异地社保机构代理结算制度。
尹成基还表示,下一步人社部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北京的经验——参保者持卡只需支付由自己承担的那部分医药费用,应由医保基金支付的费用则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医院直接进行结算。
异地结算:并非难在技术层面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李珍对CBN表示,当前急需解决医保异地结算难题的,主要是两类人——最大的群体是异地就业的农民工,其次是参加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的人员,后者中以退休后随子女异地居住的老年人最为突出。
尹成基表示,人社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该部已鼓励或正在积极推进异地的社保机构代理结算,这样就可避免参保人在生活地和参保地之间来回奔波,以方便参保者的就医和报销。
李珍表示,当前“医保异地结算难”虽有社保信息未联网的原因,但更关键的仍是制度层面的问题。
中国的医保基金以县市统筹为主,基金规模较小,而异地流动的人口又多以从小城市流向大中城市的为多。大中城市的医疗费用远高于小城市。“人社部肯定会对异地报销的比例等方面作出详细的规定,否则如果异地报销的管理过于宽松,原参保地的医保基金就会面临很大的支付风险。”李珍说。
至于异地报销涉及的最大群体农民工,李珍认为,政策不应该鼓励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参加新型农村医疗保险,而是应尽可能地把他们纳入工作地的城镇医保体系。
全国范围推广医保卡
结算手续复杂是医保制度的“老大难”问题,人社部制定的医改配套办法中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尹成基说,该部计划在全国推广北京医保卡的办法,参保人持卡在医院就医后结算时,只要支付应由自己承担的那部分医药费用,应由医保基金支付的费用则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医院直接进行结算。
上周,北京正式启动了医保卡制度的试点。为了将来承载更多的社保功能,北京市医保卡被称为“社保卡”。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巡视员张大发介绍,社保卡将从7月起,在西城区和石景山区率先试点。此后自10月份起,社保卡将延展至其他区县。
北京有望在今年底前,向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发放这种社保卡,明年开始,将逐步向医保制度覆盖的其他群体发放。而且,将先行启动门诊持卡结算,随后在全市统一启动住院持卡结算。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日前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表示,今年城镇职工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要普遍达到70%和50%以上。
尹成基昨日说,该部正抓紧制定配套方案来确保实现这些目标,总的原则是最高支付限额将上调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6倍,报销的比例要根据基金结余的情况进一步提高,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将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