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河南省工信委获悉,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已转发该委制定的《河南省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将实施七大工程助推河南省由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中药材产业强省转变。全省158个县(市)区多数都有药材种植,全省共有中药生产企业142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33家,中成药批准文号2870个,中药保护品种56个。河南禹州药都、百泉药交会、四大怀药等文化遗产成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要财富。今年9月底,禹州刚举办了第十一届中医药交易会,“禹州药会”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根据规划,今后五年内,河南省将以知名道地大宗中药材为重点,以中药资源保护为基础,以中药材(中药材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生产为主线,大力实施七大工程(行动、体系),全面提升中药材保护和发展水平。这七大工程包括实施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工程、优质中药材生产工程、中药材技术创新行动、中药材生产组织创新工程,构建中药材质量保障体系、中药材生产服务体系、中药材现代流通保障体系。
目前,河南省的四大怀药、禹白芷、裕丹参、杜仲、卫红花、山茱萸等已成为全国知名道地药材品牌,地黄、山药、辛夷、山茱萸、杜仲、山楂等10多种中药材特色加工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已有60多种中药材成为大宗中药材主流产品,生产规模及产品销量全国领先。据了解,河南省将重点支持焦作四大怀药、西峡山茱萸、济源冬凌草、卢氏连翘、封丘金银花、方城裕丹参、嵩县柴胡、唐河栀子、禹州禹白芷、南召辛夷、灵宝杜仲、辉县山楂等有代表性和特色中药材品牌化发展,增强道地药材品牌竞争力,推动中药材优质安全、供应充足、价格平稳,挖掘传统中医药文化内涵,恢复道地中药材主产区地位,实现河南省由中药材资源大省向中药材产业强省转变。
到2020年,中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初步完善,资源监测站点和技术信息服务网络覆盖80%以上的县级中药材产区。常用大宗中药材种植平均产量较“十二五”末期增长10%,形成10种中药材原生态种植区。中药生产企业使用产地确定的中药材原料比例达到50%,重点中药生产企业主要中药材原料基地化率达到70%。中药材现代生产流通体系基本建成,流通环节中药材规范化集中仓储率达到70%。全省中药材质量标准显著提高,中药材质量监督抽检覆盖率达到100%。中药材产业是一项民生事业,要加大财政资金对中药材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的倾斜力度,将中药材生产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省、市、县三级相关支农政策支持范围。加强行业监管,加强中药材质量监管,规范中药材种植养殖种源及过程管理,建立长效责任追究制度。加快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引进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