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成为投资界的香饽饽,而保健品(保健品市场发展研究及投资前景报告)成为众多药企纷纷布局的重要领域。8月4日,上海医药公告称将参与澳维生素制造商Vitaco的私有化,并拟以9.38亿元获得Vitaco的60%股权。上海医药表示,公司可凭借本次收购进入保健品行业,享受该行业未来增长带来的收益。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海医药,包括天士力、金达威、金城医药、江中药业等多家药企已经都在保健品行业进行了布局。“从两三年前开始,一些制药企业就开始布局保健品。”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负责人史立臣表示。
分析人士认为,改成备案制后,保健食品注册将极为简单,由文号管制带来的垄断局面将被打破,企业进入的成本将大大降低。“监管部门对保健品()的态度逐渐往‘放’的方向发展,让企业去竞争。”史立臣表示,实施备案制有助于企业放手去打造自身的产品群。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政策实施之前,众多药企已经纷纷闻风而起,布局这一领域。金城医药7月6日发布了获得国产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公告。公司自主研发的谷胱甘肽葡萄籽维生素 CE 片是谷胱甘肽下游系列产品之一。金城医药表示,此次谷胱甘肽葡萄籽维生素CE片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取得,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开展在保健食品领域的相关业务,符合公司“大医药、大健康”的产业布局。而这一次上海医药拟收购的Vitaco是一家开发、生产和销售一系列营养、健康及保健类品牌产品的营养品公司。Vitaco主要市场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产品主要包括保健品、体育营养品以及健康食品。Vitaco 的中国业务包含通过电商渠道“直接销售”品牌为Healtheries(中文名称“贺寿利”)和 Musashi(中文名称“武藏”)的产品,以及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通过当地的中国经销商进行“间接销售”。2016年上半财年,Vitaco中国地区的直接和间接销售收入近1152万澳元。上海医药表示,公司自身拥有国内线上和线下渠道资源,而Vitaco拥有优质的保健品产品,二者结合可打造规模化的保健品产品组合及拳头产品;本次收购契合上海医药在大健康领域的战略发展目标,并可推进上海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和布局。在瞿镕看来,企业收购海外的保健品公司,产品引入国内远比药品速度快,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壮大,未来保健品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巨大的市场之中,明星产品、特别受欢迎的“爆品”却是少之又少。“保健品门槛低,可能很快作出一个‘爆品’,但是生命周期也相对比较短。”瞿镕表示。玛咖作为保健品走向市场,其辉煌和没落便是保健品市场风云变化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玛咖2011年获得了国家“新资源食品”认证,此后玛咖的价格和产量扶摇直上。据媒体报道,一些黑玛咖炒到了每公斤上万元的价格。然而,今年玛咖的价格又走入另外一个极端,价格一落千丈,一些玛咖的收购价低至每公斤1元。
对于这一现象,史立臣认为,企业需要解决好产品群和营销渠道两大问题,而后者是首要难题。瞿镕表示,药品比保健品的要求要高很多,药企做保健品,优势是技术方面。“但是销售保健品也存在难度,保健品需要建立强大的品牌,同时原有的产品销售思路和渠道也往往有比较大的差异,想要销售好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史立臣表示,保健品的销售渠道包括商超、药店、电商和专门的保健品门店,而专门的保健品门店的销量最大。“建立营销体系是药企布局保健品首要解决的问题。企业不是拿到产品,就可以在市场上实现销售。很多药企都涉足这一领域,但最终成功的很少”。瞿镕表示,中国保健品市场一直比较混乱,也缺少真正的龙头企业,比如汤臣倍健这类企业,市场占比目前还是非常低。但是未来肯定会出现一批有竞争力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