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五年时间里,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呈现出了逐年下滑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重回两位数增长的逆势回升,对于医药行业而言无疑是一剂“舒心丸”。种种迹象表明,行业盈利能力正在逐步提升。而与此同时,医疗领域改革步入系统性落实之年,多项实质性改革政策密集。业内人士认为,在医药行业全面深化改革铺开的背景下,2016年仍将是变革之年,医药产业链各环节均在酝酿着格局变化。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医药行业(医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预测报告)实现营业收入6100.3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营业利润632.6亿元,同比增长14.2%。业内人士认为,行业仍然处在低速增长区间,但利润增速继续高于营收增速,表明行业盈利能力继续提升。事实上,相比去年年报披露的营业收入与盈利增速,医药行业营业收入增速在今年一季度重回两位数,改善迹象明显。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25537.1亿元,同比增长9.1%;实现营业利润2627.3亿元,同比增长12.90%。“一般说来,三四季度均属于医药公司旺季。尤其是四季度属于医药公司结算季度,冲业绩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环比增速也体现得较为明显。”国联证券医药组分析师方伟表示。这意味着,一季度同比业绩增速显著高于去年全年的业绩增速,为接下来的旺季经营铺垫了坚实基础。
业内人士认为,2011年至2015年以来,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所下滑,但今年一季度的盈利水平却出现了阶段性的回升。从盈利能力代表性较强的净资产收益率数据来看,2016年一季度的医药行业净资产收益率为3.08%,同比上升0.08个百分点;营业利润率也提升显著,上升0.71个百分点。而从细分行业的角度看,部分医药子行业的表现可圈可点。“首先是医疗服务行业销售收入近年来一直维持高于行业增速的态势发展,除2012年增速低于整个行业的平均增速,近两年增速维持在30%以上,2016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增速为39.80%。”方伟分析称。此外,医疗器械、医药商业销售收入增速自2015年高于行业增速,医药商业板块2016年第一季度增速放大至19.34%,同比提升2.78个百分点。但与此同时,中药行业、化学制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速则要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与化学制剂行业发展相对成熟,竞争比较激烈有关。
医药行业近年以来业绩增速逐步放缓,一季度业绩回暖是否透露出新的信号?“当前医改已经进入加速期,政策密集出台将导致医药产业的深度变革和市场格局的重塑。”西南证券(7.580, 0.00, 0.00%)分析师朱国光认为,在医药行业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2016年仍将是变革之年,产业链各环节均在酝酿格局变化。事实上,早在2015年上半年,国家各部门已经密集发文,为未来医药工作指明方向。2016年以来,医药行业政策频出,医改总体规划处于系统性落实之中。目前具体政策覆盖了医疗体制改革、药价形成体制变革、医保结构调整等多个方面。业内人士认为,相较2015年的医药政策而言,2016年的政策具有执行力强、可操作性强等优点,对行业的影响也更加显著。从2016年上半年的政策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医保、分级诊疗、药品审批、医药流通等环节。而随着目前中国医药(15.590, -0.03, -0.19%)行业进入整体转型升级时期,加上新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新版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的推行以及一致性评价、两票制等的推广和实施,医药企业发展环境正面临微妙变化,在政策推动下整个生物医药行业并购重组不断升温。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共发生重组并购319起,交易金额达1397亿元,同比增长151.27%。“我们认为集中度提升、盈利模式创新、产品及技术创新、供需关系等都将是当前最佳的投资思路,可以密切关注医药流通、家庭医生、优质仿制药、核医学、血制品五大投资领域的机会。”朱国光分析称。
而在这一系列的改革中,两票制改革的推广尤其引发关注。实行两票制以后,医药商业公司从企业进货开具一道发票,供货至医院再开具一道发票。过去药品出厂后经过多个中间商层层加价的现象将被彻底改变。之前的通常做法则是,医药企业发货给代理商,代理商再发货给商业公司,商业公司负责将货发往医院,医院则付款给商业公司,商业公司再跟代理商结算,最后才是代理商付款给企业。“两票制对配送企业的终端配送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朱国光分析称,一方面,考验配送企业在区域市场的分销网络及配送能力,无下游网络的小商业公司将被淘汰;另一方面,两票制下医药商业公司直面下游回款压力,资金少、融资难的小商业公司将因难以背负资金压力而被淘汰。
事实上,在两票制出台之前,随着医改的深入和国家对流通行业调控的加强,国内医药商业集中度已有不断提升的趋势。不过,过去的政策主要从行业准入入手,主要提升了新进入者的门槛。业内人士称,两票制的实行则是对存量市场的洗牌,预计商业企业将由现在的11000家缩减至3000家。此外,第三方物流、药房托管等业务模式也将迎来崛起契机。“从两票制的意义来看,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考虑到两票制实际操作中商业企业难以实现全医疗机构覆盖、大多数生产企业直接对接多家商业企业难度大等问题,我们认为第三方物流、药房托管等业务模式将迎来崛起契机。”朱国光表示,经过市场竞争和行业整合,掌握大量上下游资源,具有较强配送能力以及完善服务体系的医药流通企业将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