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副省长夏红民11日在北京表示,近年来,甘肃抓住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结合省情实际,立足自身特色,不断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探索总结了一条财政承受得了、群众支付得起、社会各界满意、具有中医药(中医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第二届世界黄芪论坛当天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中科院院士陈可冀、法国肿瘤内科专家JPArmand等来自国内外的200多位名医、专家探讨黄芪最新研究成果。夏红民表示,此次世界黄芪论坛公布的中华中医药学会批准的《道地药材定西黄芪》标准的公告,对稳定陇西黄芪质量,推动甘肃黄芪产业链发展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为甘肃中医药产业发展问诊把脉、传经送宝,将甘肃作为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基地、研发基地,共同推动中医药及其相关产业向前发展。”他说。夏红民表示,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国门,目前在丝绸之路沿线七个国家创办了中医中心。下一步,中医药、尤其陇药走出国门是甘肃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黄芪作为常用的“扶正固本,补中益气”药物,在中国已有两千余年的应用历史,其在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疲劳、降血压等方面的功效已为世人熟知。最新研究表明,黄芪中蕴含的黄芪多糖(APS)在抗肿瘤方面有显著成效。会议披露中国黄芪道地药材认证结果:甘肃定西及周边地区生产的黄芪认证为“道地黄芪”,其在药理价值上高于其他黄芪。
定西市长唐晓明介绍,定西常年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2015年种植面积是139万亩,在全国地级市中稳居第一。目前,该市将打造“中国药都”作为加快脱贫的重要举措,农民通过种植中药材,人均纯收入提高贡献率25%以上。同时,延长中药材产业链、以中医药带动养生旅游,拓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和医疗功效,建设中医药养生旅游大市。“黄芪在免疫调节上的重要作用,治疗肿瘤方面的有效性,给了中医药一条打开国际市场的途径。”法国肿瘤内科专家JPArmand表示,此次会上中国业内顶级专家通过“分子水平”分析黄芪治癌疗效,“这样的结果可以说服西方的学术界认可黄芪。”他说。会上,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院长梅之南、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王承德、法国中医专家鞠丽雅等多位业内学科领头人、专家作了《黄芪的临床应用》、《贞芪扶正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黄芪种属和分子鉴定》等专题报告,向世界展示现代科学对黄芪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据甘肃省卫生计生委通报,2014、2015年连续两年,甘肃平均住院费用和门诊费用全国最低。作为中药材资源大省,甘肃有探明的中药材品种1600多个,特别是黄芪、当归、党参、大黄、甘草并称“陇药五金花”,在国内外负有盛名。2015年,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388万亩,产量99万吨,均居全国第一。该省有持证药品生产企业134家,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80万吨,年周转量100万吨以上,以兰州为中心的医药商贸物流配送网络初步形成,物联电子交易平台初步完善。特别是黄芪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利用陇西的道地产区优势,引领全省规范化栽培黄芪50万亩以上,产量15万吨左右,以“贞芪扶正”为代表的黄芪精深加工产品,产值近10亿元。
目前,在承认和使用中医药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黄芪以原药材、中药饮片、功能性食材等多种形式被广泛应用。为促进黄芪研究与利用,将黄芪开发成应对全球老龄化,防治慢性病、老年病等多方面的功能性产品,推动中医药走向全世界,中国知名学者陈可冀院士、孙燕院士共同组织发起了世界黄芪论坛,并于2014年10月在兰州举办首届论坛,形成了《黄芪的基础与临床》一书,对黄芪的药用传承、药学研究、临床应用等方面做了全面总结。第二届世界黄芪论坛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国家癌症中心、甘肃省卫生计生委主办,定西市人民政府、甘肃扶正药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