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令人感慨万分。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并非偶然,是她几十年心血和团队共同奋斗的结果,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首先,青蒿(青蒿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治疗疟疾的理论与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从《神农本草经》青蒿杀虫、《肘后备急方》青蒿治寒热诸疟、《本草纲目》青蒿治疟功效记载,到《圣济总录》治疗瘅疟复方“常山饮”(常山、青蒿、乌梅、甘草)、《丹溪心法》截疟“青蒿丸”(青蒿、冬瓜叶、官桂、马鞭草)等方剂应用,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是筛选青蒿药效物质基础的理论依据。其次,《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载,阐明青蒿水渍炮制服用方法,是青蒿素突破低温提取方法的有力支撑。
青蒿素发明充分体现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精华、发展中医药的有效途径之一。从青蒿到青蒿素,治疗疟疾适应症更加明确,对疟原虫杀伤率显著提高,防治疟疾的优势作用更加凸显,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推广,为挽救数百万疟疾患者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奖后,我们要更加深刻认识中医药是我国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如何有效发掘这一宝贵财富为人类健康服务,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努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是中医学是基于人的医学模式。在人身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四诊、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理法方药有机统一,实践了转化医学的理念,缩短了基础研究、临床研究的过程,实践了以人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模式。中医理论与方法技术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与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它的原创性。
二是中医学蕴涵着丰富的中华优秀文化,是人文与生命科学有机结合的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重视医学与人文的结合,并非追求人文而走向迷信。《汉书·艺文志》指出“信巫不信医者不治”,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如大医精诚的价值观、医乃仁术与仁者寿的理念、扶正祛邪的治疗法则等,无论是治病还是治人至今仍具有时代意义。
三是人与自然社会相统一的理论与实践。基于人的生命、健康与疾病规律的总体把握,天人合一、形神统一的整体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形体与精神意识统一等理论,有效地指导人们养生保健与防病治病。
四是重视对人“生长壮老已”的动态生命观和整体平衡观。中医认为“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男女生理变化不同,女子以七岁、男子以八岁的周期划分,体现对人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动态把握。当前,儿童用药问题备受关注,中医对儿童生理病理特点的认识,对治疗儿童疾病,具有原创优势。
五是早期干预的理念和个体化诊疗模式。比如,司外揣内、治未病的早期干预理念,扶正祛邪、阴阳平衡、调和脏腑的治疗原则与整体调节的治疗优势。在SARS、甲流H1N1、手足口病等突发性疾病诊疗中,中医可以根据病毒侵犯人体的不同反应,通过望闻问切分析病情,早期干预,而且对多原因、多因素导致的慢性病、疑难病,能够在辨证论治指导下有效干预。
六是丰富多彩的中医药疗法,包括单验方、经典名方、针灸、按摩等,如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黄连素治疗代谢疾病、活血化瘀治疗冠心病等,在防病治病中安全有效,是具有原创优势的宝贵财富。
中药的原创优势资源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几千年基于实践形成的中药性味功效理论,是防治疾病的基础。二是基于疾病变化规律形成的经典名方,整体调节与多靶点作用,安全有效。三是中药配伍应用后,产生新的化学成分,形成新作用。四是中药配伍进入人体,经代谢产生新的治病物质基础。这些是中药原创优势科技资源的不竭源泉。
屠呦呦研究员获得诺贝尔奖,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信心与决心,随着中医药健康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中药材保护发展规划的实施,中医药必将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