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医院“看病难”的压力仍很大。3日,据2015年市属公立医院运行管理工作会议消息,在全市公立医院和全市医院门急诊量负增长的情况下,11家市属公立医院门急诊量仍增长了5%,市民集中到大医院(医院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就诊的局面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对此,深圳市医管中心将推进全市公立医院一体化运营,试点建立医疗联合体等一体化联网运营模式,实现分级诊疗和资源共享,缓解大医院看病拥挤的压力。
2013年5月,深圳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成立,公立医院实现管办分离和政事分开。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代表市政府统一履行举办公立医院的职责,监管公立医院人、财、物等运行,推进公立医院体制机制创新。据会上消息,在过去一年里,深圳市医管中心直属管理的11家市属公立医院整体接诊能力得到提升,其公益性也得到很好保障。
深圳市医管中心的统计显示,2014年市属公立医院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也有所提升。比如市属医院疑难、危重病例(CD型病例)收治率、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等指标初步达到全国性区域医疗中心城市的水平相当,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数8.3天,低于2013年的8.7天。
值得关注的是,在去年深圳市公立医院和全市医院门急诊量负增长的情况下,11家市属公立医院门急诊量仍增长了5%,而出院人次增幅也高于全市公立医院和全市医院平均增幅。“一方面是由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和市儿童医院住院大楼投入使用,导致医院门急诊和住院服务能力提升,其中,香港大学深圳医院门急诊量增幅超过100%,两家医院住院服务增量占市属公立医院住院服务总增量的60%。”市医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另一方面,市属公立医院住院服务量增幅高于病床数量增幅,提示市属医院在全市领先的医疗服务水平吸引更多住院患者,病床效率较高。不过,这种情况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深圳仍未有效实现分级诊疗,市民集中到大医院就诊的局面仍未得到有效改善。
在优质医疗资源紧缺、分配不均等现象依旧存在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大医院看病难问题是医管中心2015年将要重点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据了解,为了提升医疗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实现分级诊疗,深圳市医管中心今年将推进全市公立医院一体化运营,试点建立医疗联合体。
“目前市属公立医院的门急诊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不过还是在正常范围内。”市医管中心资源部部长严吉祥说,未来希望建立由市属医院牵头,区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参与的医联体模式,来实现小病进社康,大病进医院,以减轻综合性医院的负担。
在医联体内完善人员配置、双向转诊、责任分担、利益共享等运营机制,推行统一的运营管理和基本医疗服务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分级医疗和医学检验结果的互认。不过他也表示,目前市属公立医院仅有三家医院有自己的社康中心,未来还会将更多区属医院纳入版图。
深圳市卫计委医政处负责人透露,今年将出台深圳医疗机构的设置规划,明确市区两级医疗机构以及社康中心各自的功能定位,市属医院将重点解决重大以及疑难疾病,区级医院分管辖区内一般大病的诊疗,而社康中心则负责多发病和慢性病的基本诊疗。此外,未来这些医疗机构将通过联网运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技术的交流。一方面让资源更合理配置,另一方面也让大医院能集中精力对付重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