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0月,市场热点出现明显切换。以医药股为代表的消费类板块明显走强,医药板块10月以来融资净买入额高居市场之首。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消息面出现了埃博拉病毒事件;其次是源于政策利好预期,医改和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消费机会;还有沪港通标的效应及年底基金排名竞争,使得砸盘和拉升情况同时出现,凸显了医药(医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板块防御反击的特性。
目前,医药板块呈现两大优势:第一是冬季题材丰富。每一次全球规模性的流行病作为利空冲击全球股市时,恰恰是造就医药牛股群的时机;第二是抗跌性。在复杂的四季度行情中,医药股能够脱颖而出主要是源于医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相对稳定,是非周期板块。对于人类来说生老病死是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尤其是产业链完备的医药类上市公司,由于抗风险能力突出,因此,不乏出现逆势走强的表现。
未来十年将强劲成长 医药行业长期成长趋势不变,虽然近期行业不确定政策因素仍未完全落地,但从长远角度来看,医药行业仍值得投资,医药行业未来十年将保持强劲成长势头,老龄化加速和疾病谱的变化将带来医药消费巨大内生性成长空间。外需方面,全球生产转移大浪潮也为我国医药行业提供了广阔蓝海,转移趋势仍在持续,因此长期看好医药行业。
历史上降价不改行业成长大趋势,从目前已出的降价政策看,其对上市公司整体影响较小,而且最高零售价下调向中标价的传导应有一定缓冲过程。从历史角度分析,降价并不能够改变医药行业向上的增长趋势,经过近30轮的降价,医药行业过去十年的利润总额复合增长率仍然达到24%,人口老龄化、新医改等长期趋势所带来的市场容量扩大,才是决定医药行业增长大趋势的因素。降价政策只是短期因素,对医药生物行业的长期增长没有重大影响。
随着各省招标稳步推进、新版GMP认证基本完毕对销售的影响逐步减弱,医药工业数据逐渐向好。从8月数据来看,医药行业收入趋于稳定已是事实,全年有望恢复到15%左右;估值切换行情将继续,9月资金陆续建仓2015年估值较低的白马股,且市场对“沪港通”开启期望较高;10月为三季报集中披露期,从已进行业绩预披露的上市医药公司情况来看,只有10家出现亏损,行业表现好于整个市场,建议关注三季报业绩超预期个股;9月各省招标已有加快迹象。福建、浙江、安徽三省在招标上已有新进展。总的来说,质优企业凭借其比外资企业较低的价格优势、以及与国内其他企业具有质量优势取胜。随着后期招标的继续,国产仿制药品替代进口药物将是长期逻辑;国企改革概念仍将持续,目前上海、山东等地已出台相关方案,重庆也在积极筹备,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大方向。目前市场上对于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企业股权结构,优化经营的期望较高。
沪港通渐行渐近,而在沪港通带来的投资机会中,医药股一向备受市场看好。从目前两地指数成分股情况来看,沪港通医药标的共有47只,其中沪市特有37只,香港特有7只,AH为3只。由于沪市标的中周期股权重占比较高,这点与港股类似,因此预计香港投资者或会更加偏好稀缺的医药股,估计投资权重占比或能达到15%左右。若依此计算,理论上沪股通的医药标的或将会新增450亿元资金,达到医药标的市值的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