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保存中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怕热药材应注意对温度的控制;易霉变的药材,应注意对湿度的控制;易挥发的药材(中国药材行业调查研究及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储存时应注意密闭……不同类型的药材,分别需要相应的仓储条件,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像摆放粮食一样简单堆积。
目前,国内一些中药材的仓库设施和养护技术落后,规模小、散、乱,缺乏相应规范,仓储水平甚至还不如大米、棉花等农产品。业内普遍认为,和其他产品相比,中药材的物流水平落后20年以上。物流对中药发展的影响毋庸置疑,就目前来看,以下四大问题是困扰中药物流的主要原因。
缺乏标准
目前,针对西药的物流管理规范已经相当成熟,相关部门也会定期检查,但中药材在这方面欠缺相应的标准。由于中药材各自的特性不同,需要多方专家共同商讨,多个部门和协会一起监管,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准入门槛太低
目前,从事中药材的保存、销售的人员很多是种植者,缺乏相应知识。一些企业本身规模有限,也不能提供相应的保存和物流条件。建议对从业者建立相应的培训和考核制度,并从流通量和流通品种数等方面对企业加以限制。
担心增加成本
事实上,很多中药材原产地政府都十分重视仓储和物流,可以根据当地的药材特点建立药材物流基地。这样针对特定的品种,能降低成本。同时,当地政府一般会从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企业在初期可能有一定投入,流通基地成熟后,因为确保了质量,药材的成本和价格反而会降低。
规模小、散、乱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自发形成了百余个药材市场,由于缺乏规范,一些市场成为了假劣药品的销售集散地。经过相关部门努力,全国先后取缔了116个非法药品集贸市场,1996年批准保留了目前的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安徽省亳州中药材专业市场等5个市场已经实行企业化管理。
据统计,全国中药材流通交易总量的80%左右是在这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和一些药材产地的中小规模药材市场完成。很多市场基本是原始落后的农贸集市交易市场,没有统一的建设和管理标准,缺乏准入标准和监管制度。建立药材物流的标准体系,国家再根据此监管,有利于将分散的药材交易变得集中。可以在药材生产大省市建立运输要塞,将某个区域的药材流通集中在几个点上。这样不仅便于市场规模化,还便于监管和调整。这样就将“建立仓库”转变为“让仓库符合国家标准”,不会造成资源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