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在2014年医改的重点工作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据悉,卫计委、人社部等部门将会在9月底出台推进医师多点执业意见。
其实早在今年8月开始,北京卫生计生委发布的《北京市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已经正式实施了。这一办法,对于医生的意义,在于它的内容规定,医生多点执业不再需要“院长签字”,在医师办理多点执业注册的提交材料中,取消了“向行政部门提交本单位同意证明”的要求;此外,医疗机构法人和主要负责人也可以多点执业。
据最新数据统计,北京市共计有1993名医师办理多点执业注册,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多个专业,办理多点执业的医师主要来自公立三级和二级医院等大医院,第二执业地点则多以民营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机构为主。因此,对于普通患者而言,以往只有去大医院才能看的大夫,现在在民营医院和小一些的公办医疗机构,也能看的上。
对于民营医疗机构来说,这无疑也是个好消息。有专家表示,以前民营医院没有实力与公立医院展开竞争,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医疗人才。多点执业将均衡医生资源,一些民营医院很有可能会走高端路线,满足那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人群的选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医师多点执业的政策在逐步的放宽,但实际配套工作中仍有许多羁绊,阻碍着医生多点执业的步伐。同时,这一政策,也引发了多方的争议。
有业内人士表示:公立医院本身就存在着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医生资源紧张,本院工作都难以负荷,若医生再分流出去多点执业,会不会影响本院工作的开展。另外,医生多点执业,怎么上医疗责任险,目前也存在争议。
随着9月底的接近,医生多点执业的配套政策如何制定,也成为有关部门当务之急。